★★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四川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蜀锦织造技艺、成都漆艺、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竹纸制作技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16 蜀锦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
Ⅷ-25 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珙县 珙县文物管理所(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26 扎染技艺(自贡扎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自贡市 自贡市扎染工艺有限公司
Ⅷ-40 银饰制作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布拖县 布拖县文化馆
Ⅷ-56 成都漆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漆器工艺厂有限责任公司
Ⅷ-58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泸州市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Ⅷ-61 酿醋技艺(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南充市
Ⅷ-64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自贡市 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
Ⅷ-64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大英县 大英县文物管理所(大英县汉陶博物馆)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夹江县 夹江县文化馆
Ⅷ-80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德格县 德格县文化馆
Ⅷ-81 制扇技艺(龚扇)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自贡市 自贡市龚扇竹编工艺厂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稻城县 稻城县文化馆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荥经县 荥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德昌县 德昌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县美术馆)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昭觉县 昭觉县彝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色达县 色达县文化馆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阆中市 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
Ⅷ-115 手工制鞋技艺(唐昌布鞋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白玉县 白玉县文化馆
Ⅷ-121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成都金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Ⅷ-128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喜德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政民族工艺厂
Ⅷ-140 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 泸州市江阳区分水伞厂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宜宾市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成都市 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绵竹市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古蔺县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射洪县 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雅安市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雅安市 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雅安市茶马古道研究中心)
Ⅷ-154 酱油酿造技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合江县 合江县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
Ⅷ-155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郫县 成都市郫都区食品工业协会
Ⅷ-156 豆豉酿制技艺(潼川豆豉酿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三台县 潼川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Ⅷ-186 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丹巴县 丹巴县文化馆
Ⅷ-186 碉楼营造技艺(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汶川县 汶川县文化馆
Ⅷ-186 碉楼营造技艺(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茂县 茂县文化馆
Ⅷ-272 川菜烹饪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
Ⅷ-284 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声明:以上四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四川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蜀锦又称蜀江锦,是指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我国茶叶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前,西周祭祀的仪礼上已出现了用来佐饮的茶。古代茶称为“荼”,名见《诗经》。三国和西晋时代,江南饮茶已成习尚。唐代茶风大盛,玄宗在《开元文字音义》中将“荼”改为“茶”,其后还出现了陆羽的《茶经》。宋代以前,饮用的茶多为紧压茶,即将茶叶蒸后捣碎,制成团块状,饮时用水烹煮,有时还在茶中放入瓜仁、松子等干果。至清代改为沸水冲泡,相沿至今。绿茶是以高温杀青而未经氧化、发酵的茶种,又称“不发酵茶”。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采摘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 详细>>】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 详细>>】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 详细>>】
黑茶原是“边茶”,早在16世纪末期便被商贾越境私贩。到了明朝,黑茶才定为“官茶”,专销西北,至陕、甘、青、新、宁、藏少数民族地区,故又称“边(销)茶”。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花色品种很多。2008年,黑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益阳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安化县千两茶制作技艺和四川省雅安市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 详细>>】
我国制扇的历史十分悠久,商代即已出现以长尾雉鸡羽毛制成的羽毛扇。汉代,宫廷流行绢扇,又称“宫扇”。东晋时期,葵扇开始流行。南宋时期,都城杭州成为折扇中心,河坊街附近的扇子巷即当年扇业作坊聚集之地。折扇古称“折叠扇”,又称“撒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撒开后扇面成半规(圆)形,聚头聚尾,故又称“聚头扇”。我国扇类产品主要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有纸折扇、檀香扇、羽毛扇(浙江湖州)、绢扇、麦秸编结扇(浙江浦江)、象牙扇、竹篾扇、葵扇(广东新会)、孔雀翠羽舞蹈扇等多个品种。 【 详细>>】
郫县豆瓣是重要的川菜烹饪佐料,被誉为“川菜之魂”。郫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中部,境内盛产胡豆(蚕豆)和辣椒。明末清初,一位陈姓人士流落四川,在特殊情况下将发霉的胡豆瓣与辣椒拌食,竟发现滋味奇佳。陈氏家族落户郫县后,开始经营酿造业。清代嘉庆八年(1803),陈氏孙辈陈逸仙在县城西街开设顺天号酱园。清代咸丰三年(1853),陈逸仙之孙陈守信在南街将顺天号与他店合并,开设益丰和酱园。豆瓣传统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豆瓣制作技艺。 【 详细>>】
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据现有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据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醋酿制技艺包含了很多类型,比如: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小米醋酿造技艺、独流老醋酿造技艺、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吴忠老醋酿制技艺、赤水晒醋制作技艺,每个都有各自的特点。经常喝醋能够起到消除疲劳等作用,醋还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并发症的作用。 【 详细>>】
豆豉酿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即已出现了有关豆豉制作的记载。豆豉是一种健康食品,具有降血脂、抗衰老、防癌症、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深受人们欢迎。它以优质黑豆为主要原料,五香、八角和其他中药、香料为辅料,经过发酵、蒸煮、洗霉、增香、脱水等工艺制作而成。豆豉可分毛霉型、米曲霉型和细菌型三种类型,其中以毛霉型为最佳。我国的豆豉酿制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湖南、重庆等地。 【 详细>>】
成都漆艺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四川盛产生漆和朱丹,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战国时,成都漆器作为文化和商贸用品传遍中国很多地方,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成都漆器绝佳的工艺和当时的辉煌。现存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2006年05月20日,成都漆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北京市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北京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那么,北京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整理了北京十大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录,有京剧、北京烤鸭、北京皮影戏、北京兔儿爷、北京景泰蓝、京绣、北京料器、京西太平鼓、北京评书等北京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市 ★★★
2.1w+ 8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
陕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那么陕西非物质文化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陕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西安鼓乐、陕北秧歌、秦腔、陕北民歌、榆林小曲、凤翔木版年画、陕北说书、黄帝陵祭典、韩城秧歌、凤翔泥塑等非遗项目,下面maigoo小编还盘点了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省 ★★★
3.5w+ 15
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等几个特点。据买购网小编了解,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南采茶戏等非遗文化历史积累深厚,与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关的民族剧种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你知道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剧、那坡壮族民歌、彩调、桂南采茶戏、壮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 ★★★
2.4w+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