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海南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海南非遗文化众多,椰雕、疍歌、木偶戏、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一项项如同珍珠般璀璨夺目,独特的海岛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造就了海南多姿多彩的非遗。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五指山市 五指山市文化馆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东方市 东方市文化馆
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87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
Ⅷ-153 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儋州市 儋州市文化馆
Ⅷ-182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东方市 东方市文化馆
Ⅷ-262 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声明:以上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海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口传心授,传授技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染色,黎族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2006年5月20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树皮布是一种无纺布,是以植物树皮为原料,经过石拍或木槌工具打制成型以后制成的最古老的人类衣服原料。树皮布见证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我国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榻布”,是有关树皮布最早的文献记录。树皮布又称纳布、楮皮布、谷皮布等。海南岛黎族树皮布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树皮布制作技艺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的技术。2005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被海南省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2006年0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黎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人工取火术,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的黎族集聚区。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或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2006年,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 、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 详细>>】
晒盐工艺是手工技艺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它的存在形态与一般的非物质文化不同,其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关系密切。它以海水作为基本原料,并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自然结晶成原盐。整个工序有10余道,纯手工操作,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千年古盐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井盐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也不可避免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中淡出视野。如今仅有少数几个村庄保留较为完整。黎族船型屋的营造技艺仍未失传,恰如黎族姑娘似乎天生就会织出美丽的黎锦一样。2008年,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制陶是中国黎族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在史前时期,海南岛上已有黎族的先祖在此活动。作为海南最早的移民和开发者,他们陆续登上这块岛屿后,大致沿各大河流上溯至岛内南半部地区繁衍生息,也由此在荒岛上留下了特有的文明印痕。陶器就是古人类维持正常生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器具,黎族原始的制陶术自然留下文明的印痕。黎族地区的制陶技术保留在哈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等区域。2006年5月20日,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8、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美术项目
传统美术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美术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间美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美术名单,包括中国剪纸、竹刻、泥塑、灯彩、面人、草编、糖塑、苏绣、石雕、玉雕等。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有哪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那么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呢?一起来看下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项目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名单,包括蹴鞠、赛龙舟、十八般武艺、马戏、幻术、太极拳、围棋、咏春拳、口技、八卦掌等。
【中国非遗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医药项目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医药,有很多中医技术和医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医药的传统医药名单,包括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各少数民族中医医药等。
【中国非遗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民间文学项目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民间文学名单,包括传统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谚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