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湖南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侗锦织造技艺、黑茶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18 土家族织锦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24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凤凰县 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24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邵阳县 邵阳县文化馆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
Ⅷ-40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凤凰县 凤凰县传承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耒阳市 耒阳市蔡伦纪念馆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滩头手工抄纸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隆回县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81 制扇技艺(岳州扇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Ⅷ-86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浏阳市 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
Ⅷ-95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醴陵市 醴陵市文化馆
Ⅷ-104 侗锦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安化县 安化县文化馆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益阳市 益阳茶厂有限公司
Ⅷ-191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陶瓷行业协会
Ⅷ-211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永顺县 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267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
Ⅷ-274 果脯蜜饯制作技艺(雕花蜜饯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Ⅷ-276 小吃制作技艺(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湖南省长沙市

声明:以上湖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湖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一种工艺品,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品,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主产地包括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桐乡市、湖南省邵阳市、山东省兰陵县等地。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 详细>>】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国的一种地方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2008年6月7日,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始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木建筑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种类繁多,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至今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2006年5月20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30。 【 详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以火药制作的烟火爆竹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爆竹记载始见于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书中描写了鸡鸣而起时,先在庭前爆竹,以避恶鬼的习俗。当时所谓的爆竹其实是燃烧竹筒,导致筒内空气发热而爆裂发声。隋唐后,改为将火药装入竹筒。宋代废弃竹筒,改为用纸包裹火药燃爆。南宋都城杭州已出现成串的小爆竹,俗称“鞭炮”。据《武林旧事》记载,这种鞭炮点燃后连响到底,“一爇连百余不绝”。明清两代,爆竹发展出繁多的花样,出现了双响震天雷、升高三级浪、二踢脚、飞天...十响等著名品种。现代爆竹在类型和工艺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完备的生产体系,有单响、双响、连环响、鞭炮、排炮等多个品种和卷筒、切筒、糊底、灌泥、引火药、封眼等多种工艺技术。 【展开全部】 【 详细>>】
土家织锦 是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的西兰卡普,历史源远流长。为我国少数民族织锦之一。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为铺盖,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土家族织锦技艺以湖北恩施土家族为典范,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织锦,就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棉线、毛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黑茶原是“边茶”,早在16世纪末期便被商贾越境私贩。到了明朝,黑茶才定为“官茶”,专销西北,至陕、甘、青、新、宁、藏少数民族地区,故又称“边(销)茶”。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花色品种很多。2008年,黑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益阳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安化县千两茶制作技艺和四川省雅安市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 详细>>】
我国制扇的历史十分悠久,商代即已出现以长尾雉鸡羽毛制成的羽毛扇。汉代,宫廷流行绢扇,又称“宫扇”。东晋时期,葵扇开始流行。南宋时期,都城杭州成为折扇中心,河坊街附近的扇子巷即当年扇业作坊聚集之地。折扇古称“折叠扇”,又称“撒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撒开后扇面成半规(圆)形,聚头聚尾,故又称“聚头扇”。我国扇类产品主要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有纸折扇、檀香扇、羽毛扇(浙江湖州)、绢扇、麦秸编结扇(浙江浦江)、象牙扇、竹篾扇、葵扇(广东新会)、孔雀翠羽舞蹈扇等多个品种。 【 详细>>】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是湖南省的传统手工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其形成源远流长,据《监略妥注》载:“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即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进行原始的手工制作。从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文物和积淀深厚的陶瓷碎片考究,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已创造性地表现在造型、成型、烧成、装饰等诸多方面,构成了全方位的陶瓷手工制作体系。2011年05月,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申报的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果脯蜜饯制作技艺(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北京市怀柔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果脯蜜饯制作技艺(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Ⅷ-274。北京果脯又称“京味果脯”,其传统制作技艺历经北方果脯制作上千年的演化与发展。在明、清两朝经过宫廷御膳的改良与提升,制作技艺被固定、传承下来。其做工细腻、技艺独特,制成的“北京果脯”鲜亮清透、酸甜适中、爽口滑润、回甘芳香、果味浓郁,是北京宫廷与民间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的、...独具北京特色的地域特产。 【展开全部】 【 详细>>】
竹纸制作技艺是古老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的竹纸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技术,已经传承了两千余年。蔡伦发明造纸术时,使用树皮、废麻为原材料;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之后,从晋代开始,竹开始被作为一种新的造纸原料使用,中国的造纸术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6年5月20日,竹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湖南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那么,湖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整理了湖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湘剧、湖南花鼓戏、安化黑茶及制作技艺、湖南皮影戏、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 ★★★
5.3w+ 86
长沙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有哪些著名非遗项目 长沙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长沙,别名星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产生了很多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3项,那么,长沙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本文就为你整理了长沙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湘绣、湘剧、长沙花鼓戏、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浏阳菊花石雕、长沙弹词等长沙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长沙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等几个特点。据买购网小编了解,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南采茶戏等非遗文化历史积累深厚,与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关的民族剧种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你知道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剧、那坡壮族民歌、彩调、桂南采茶戏、壮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 ★★★
2.4w+ 18
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有哪些?本文Maigoo网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传统戏曲川剧,还有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蜀锦织造技艺、古蔺花灯、羌族刺绣、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等,下面还盘点了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了解下四川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 ★★★
4.3w+ 22
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山西国家级非遗文化有哪些被?本文盘点了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左权开花调、董永传说、五台山佛乐、晋剧、秧歌戏、北路梆子、锣鼓杂戏等,下面随买购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 ★★★
4.7w+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