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入围国家级非遗名单项目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浙江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而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伴相随,并能在千百年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博大精深、蔚为壮观。浙江,被称为南戏的故乡,乡间丰富多彩的传统戏剧在悲欢离合、跌宕起伏中,演绎着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线狮、翻九楼、调吊、十八般武艺、迎罗汉、掼牛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Ⅵ-6 线狮(九狮图)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永康市 永康市民间艺术表演协会
Ⅵ-6 线狮(九狮图)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仙居县 仙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Ⅵ-6 线狮(草塔抖狮子)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诸暨市 诸暨市文化馆
Ⅵ-53 翻九楼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Ⅵ-53 翻九楼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东阳市 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Ⅵ-54 调吊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市金寿昌调吊传习所
Ⅵ-62 十八般武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杭州市余杭区文化馆
Ⅵ-66 迎罗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缙云县 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Ⅵ-67 掼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嘉兴市海华武术馆
Ⅵ-68 高杆船技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桐乡市 桐乡市文化馆(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Ⅵ-93 易筋经(天台山易筋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Ⅵ-97 迎大旗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声明:以上浙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浙江国家级非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介绍
调吊,是浙江省绍兴市独有的民间体育项目。出现于清代中后期,调吊演员因在二条悬布上表演各种仿生动作,除了做吊的动作外,还辅之“舞”,就叫“调”,即为表演者在悬挂的布上调弄吊技之意,所以取名叫“调吊”。其后,它既可以作为体育场上单独表演的项目,又可以稍加粉墨成为庙会活动或绍兴目连戏中的演出内容,是极具绍兴本土性和代表性的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不论以何种方式呈现,它在绍兴的戏剧舞台,乃至我国民间体育史上均享有崇高的声誉。2008年06月07日,调吊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现代人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2011年5月23日,十八般武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线狮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丝线控制狮子的动作和表情的一种艺术方式。线狮主要通过头索、尾索及腮索拉动,使表演台上的线狮坐立、蹲卧、摆首等,还能含球、吐球,加上灯光变幻、吐云喷火、打击乐强弱等配合。大的线狮重40多斤,小的线狮也有20多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掼牛是回族的一项传统竞技运动,“掼”(guan),扔、摔、掷的意思,也可称之为回族斗牛。回族的掼牛与西班牙的斗牛不大一样,西班牙斗牛要用剑把牛刺伤。而回族的掼牛,不用任何武器,完全靠个人的勇敢与身体的力量把牛摔倒。掼牛活动在回族聚居区比较受重视,这主要与回族爱吃牛肉、经常宰牛有密切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回营,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宰牲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子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住摔倒。 【 详细>>】
高杆船杂技是浙江省蚕神祭祀仪式上表演的水上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动作的传统民俗杂技项目。2011年5月23日,浙江省桐乡市申报的“高杆船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杆船杂技起源于明末清初, 以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 表演时间为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的蚕花水会,在桐乡清河村双庙渚、南松村富墩桥和含山等附近水面上表演。 【 详细>>】
迎大旗,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竖大旗或竖迎大旗,由70到80个壮汉将旗杆40米 ,旗面300平方米的龙虎大旗进行竖迎活动。迎大旗是磐安县特有的群众性传统民间竞技活动,也是磐安民俗文化活动的标志性节目。2007年6月5日,迎大旗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5月24日,迎大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Ⅵ-97。 【 详细>>】
易筋经(天台山易筋经),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山易筋经,是民间传统的健身功法。易筋,即变易筋骨。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带动内脏运动,故又称为“脊柱运动”。《易筋经》为明代天启四年(1624)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托名菩提达摩撰写,在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以及当代康戈武著《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华书局2014年版)《中国大百科书(体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都有记载。它原系道家导引之术,被推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经典。200...2年,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四种健身功之一。 【展开全部】 【 详细>>】
翻九楼,又称吊九楼,是流行于闽东北及浙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多用于求雨、祈福及禳灾等仪式上。翻九楼表演,行头简单,动作却异常惊险,2008年顺利入选国家非遗名录。随着萧山“翻九楼”日渐出名,表演地域也渐渐从萧山扩展到了绍兴、诸暨等周边城市。2008年06月,浙江省杭州市、东阳市申报的翻九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迎罗汉是浙江省缙云县农村传统节日活动中表演的一项集武术、民俗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游艺表现形式。这种活动,在浙江其他各地也有。2011年5月23日,浙江省缙云县申报的“迎罗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罗汉是神通广大者的化身,自古得到缙云民间百姓的高度崇拜。故民众尊称身强力壮、武功高超的人为“罗汉”,称习武的团队为“罗汉班”。每逢节庆,“迎罗汉”就是罗汉班聚集,游迎到各村交流表演。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金华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华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金华市代表性非遗项目
金华,古代被称之为婺州,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也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金华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包括金华火腿、金华道情、婺州举岩制作技艺、东阳木雕、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黄大仙传说、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浦江迎会等金华著名的非遗项目,一起来看看金华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览 嘉兴国家级非遗名单
嘉兴,别称禾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制始于秦,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这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哪些?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嘉兴市共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15项,省级非遗70项,市级非遗316项,其中,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和以海宁皮影戏为代表的皮影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硖石灯彩、含山轧蚕花、海盐滚灯、嘉善田歌、平湖钹子书、嘉兴端午习俗、嘉兴灶头画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山西国家级非遗文化有哪些被?本文盘点了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左权开花调、董永传说、五台山佛乐、晋剧、秧歌戏、北路梆子、锣鼓杂戏等,下面随买购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 ★★★
4.7w+ 25
中国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代表性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国拥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万余项,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43项,那么中国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传统医药代表针灸、中国传统体育游艺类代表太极拳、中国传统音乐代表古琴艺术、中国传统美术代表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民俗代表春节、中国传统戏剧代表京剧、中国传统舞蹈代表秧歌、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代表牛郎织女等,了解更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请浏览本文。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