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甘肃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且异彩纷呈,是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传统戏剧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表演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充分认识、发掘、保护传统戏剧对于其传承至关重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肃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秦腔、曲子戏、道情戏、藏戏、皮影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甘肃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Ⅳ-16 秦腔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甘肃省秦剧团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甘肃省敦煌市 敦煌市文化馆
Ⅳ-69 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甘肃省华亭县 华亭市文化馆(华庭市美术馆)
Ⅳ-69 曲子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甘肃省白银市 白银市白银区文化馆
Ⅳ-69 曲子戏(民勤曲子戏)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
Ⅳ-71 道情戏(陇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甘肃省 甘肃省陇剧院
Ⅳ-80 藏戏(南木特藏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甘南藏族自治州美术馆)
Ⅳ-91 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甘肃省环县 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
Ⅳ-91 皮影戏(通渭影子腔)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甘肃省通渭县 通渭县文化馆
Ⅳ-134 武都高山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市武都区高山戏研究中心(陇南市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Ⅳ-152 通渭小曲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甘肃省通渭县 通渭县文化馆
声明:以上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甘肃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介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通渭小曲戏是流行于通渭县境内的一种传统小戏剧。是在明清时期通渭民间艺人在陕、甘、宁、青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了陇东道情、碗碗腔和山歌的各种韵味而不断丰富、发展形成的。乡土气息浓厚,脚本故事浅显易懂集中体现了老百姓的纯朴善良、忠厚老实的人性特征和男女之间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精神。小曲也叫小曲戏或者曲子戏,它是相对于大曲、大戏而言,在西北地区能够成为大曲、大戏者唯有秦腔。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曲子戏是流行于中国西北五省区的传统民间小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如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新疆曲子戏、宁夏曲子戏等。盛行于关中和陇东、陇中一带,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2006年5月20日,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道情是汉族传统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太康道情、洪洞道情、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 详细>>】
武都高山戏,又名高山剧,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地方特色剧种之一。2008年,武都高山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山戏”的舞台演出程式一般分为“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等,其中“演故事”是高山戏的正式内容,其它表演如“圆庄”、“上庙”、“走印”等则带有明显的祈福、娱神和自娱等性质。2008年6月7日,甘肃省陇南市申报的“武都高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735 Ⅳ-134。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 昆曲10大名段欣赏 牡丹亭上榜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很多昆曲名作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包括: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十五贯、鸣凤记、清忠谱、浣纱记、宝剑记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越调十大经典曲目 越调经典唱段盘点 越调名家名段
越调是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许多越调大师都留下了珍贵的作品,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越调十大经典曲目,包括:李双喜借粮、收姜维、火焚绣楼、张廷秀私访、白奶奶醉酒、刮海、哭殿、马大哈找拐棍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花鼓戏非遗项目 上榜花鼓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花鼓戏,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传于湖南、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地,那么,中国哪里花鼓戏最出名?MAIGOO小编整理了中国十大花鼓戏非遗项目,包括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皖南花鼓戏、襄阳花鼓戏、光山花鼓戏,其中以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为代表的湖南花鼓戏,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花鼓戏,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评剧十大经典曲目 中国评剧名家名段精选 好听的评剧选段
评剧是广大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还曾有观点认为评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那你有听过哪些好听的评剧选段么?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评剧十大经典曲目,如杜十娘、杨三姐告状、马寡妇开店、桃花庵、珍珠衫、刘巧儿、祥林嫂、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