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福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福建,全国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福文化,是充满幸福感的福建文化。千百年来,福建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在祖国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双手和智慧努力开拓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孕育出独特的福文化。福文化融于闽山闽水,根植于八闽儿女心中,是人们心中最质朴的心愿,也激发着这片土地上最具创造力的实践。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梨园戏、莆仙戏、永安大腔戏、四平戏、闽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Ⅳ-2 梨园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Ⅳ-3 莆仙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莆田市 莆田市艺术研究所
Ⅳ-4 潮剧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云霄县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
Ⅳ-10 永安大腔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永安市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村镇建设规划站)
Ⅳ-11 四平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屏南县 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
Ⅳ-11 四平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政和县 政和县文化馆
Ⅳ-32 泰宁梅林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泰宁县 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Ⅳ-33 闽西汉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龙岩市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
Ⅳ-45 闽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Ⅳ-46 寿宁北路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寿宁县 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
Ⅳ-48 高甲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
Ⅳ-48 高甲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
Ⅳ-48 高甲戏(柯派)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晋江市 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艺术中心
Ⅳ-53 越剧(尹派)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Ⅳ-64 歌仔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
Ⅳ-64 歌仔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
Ⅳ-92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提线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泉州市木偶剧团)
Ⅳ-92 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晋江市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Ⅳ-92 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
Ⅳ-92 木偶戏(闽西客家木偶戏)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龙岩市
Ⅳ-114 打城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
Ⅳ-115 屏南平讲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屏南县 屏南县漈头平讲戏传习所
Ⅳ-160 平讲戏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福安市 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
Ⅳ-166 杂剧作场戏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三明市
声明:以上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福建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介绍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戏。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 详细>>】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 【 详细>>】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梨园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清末,高甲戏在泉州地区迅速崛起,歌仔戏也随即在漳州、厦门地区广为流传。 【 详细>>】
歌仔戏,普通话:Ge Zai Xi,闽南语:gua a hi,是福建及台湾的地方传统戏曲之一。起源迄今约有百余年历史,相传歌仔戏是由福建漳州地区的“歌仔”(锦歌),结合车鼓小戏之身段与地方歌谣小调发展而成。“歌仔”原为说唱艺术,自明代以降即流传于漳州地区,锦歌为每首四句的传统民间小调(以七言或五言为一句),原先仅是描述日常生活的歌谣,后来才发展成演唱地方故事的小调。2006年5月20日,歌仔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最初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潮剧,因形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潮音戏”、“白字仔戏”,明末已在闽南的诏安、云霄、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剧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时,吸收南音的音乐曲调。它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平讲戏,是以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初年,起源于屏南,流传在宁德、福州地区。由于唱词和对白都用方言,平白如讲话,故称“平讲戏”,是闽剧的前身之一。2008年6月7日,屏南平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杂剧作场戏,福建省三明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杂剧作场戏又称丰场戏、阔公戏,剧目组织结构、表演形式、音乐唱腔等方面都保留有宋代杂剧形态,明初流传至大田县朱坂村、永安市槐南镇。杂剧作场戏的表演内容与当地社神阔公信仰民俗相关连。清代以来,为避免作场戏单调乏味,往往延请民间戏班穿插演出,形成“一出丰场一出戏”的形式,此俗延续至今。大田朱坂杂剧作场戏较特别的是“啰哩”伴唱队形式以及剧中人物角色是以世袭制度来传承的。永安槐南作场戏唱腔部分采用真假嗓结合演唱,戏班由人物扮演者、啰哩嗹队和乐队组...成。 【展开全部】 【 详细>>】
屏南平讲戏是一种已有400年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作为闽剧的前身,剧种主要特点是道白歌唱皆用福州土官话,前台唱,后台帮,即“一人启口,众人接和”的一种十分古老的传统民间演唱形式,如同民间的夯歌号子和秧歌。平讲戏是以福建传统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剧种,起源于屏南,流传在宁德、福州地区,可以说是闽剧的前身之一。平讲戏多吸收当地民歌俚语,演出内容大多表现爱情婚姻和劳动生活,深受群众喜欢。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豫剧十大经典剧目 好听的河南豫剧 豫剧经典唱段大全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很多好听的评剧选段都脍炙人口,maigoo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豫剧十大经典剧目,如朝阳沟、梵王宫、春秋配、程婴救孤、三上轿、白莲花、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抬花轿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黄梅戏十大经典曲目 黄梅戏经典唱段 好听的黄梅戏歌曲
黄梅戏是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许多黄梅戏经典歌曲都有着超高的流传度,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黄梅戏十大经典曲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打猪草、夫妻观灯、牛郎织女、徽州女人、孔雀东南飞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曲剧十大经典曲目 曲剧名家名段唱段盘点 曲剧全场戏推荐
河南曲剧也叫高台曲,是中原大地土生土长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清新淳朴、优美动听的艺术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已成为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你听过哪些好听的曲剧选段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河南曲剧十大经典曲目,包括:陈三两、卷席筒、风雪配、花庭会、跑汴京、小二姐做梦、游乡、寇准背靴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花鼓戏非遗项目 上榜花鼓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花鼓戏,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传于湖南、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地,那么,中国哪里花鼓戏最出名?MAIGOO小编整理了中国十大花鼓戏非遗项目,包括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皖南花鼓戏、襄阳花鼓戏、光山花鼓戏,其中以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为代表的湖南花鼓戏,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花鼓戏,一起来看看吧。
越调十大经典曲目 越调经典唱段盘点 越调名家名段
越调是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许多越调大师都留下了珍贵的作品,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越调十大经典曲目,包括:李双喜借粮、收姜维、火焚绣楼、张廷秀私访、白奶奶醉酒、刮海、哭殿、马大哈找拐棍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