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新疆文化在东西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民族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哈萨克族达斯坦、柯尔克孜约隆、祝赞词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国家级非遗之民间文学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Ⅰ-25 玛纳斯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
Ⅰ-25 玛纳斯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Ⅰ-26 江格尔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26 江格尔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化馆
Ⅰ-26 江格尔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馆
Ⅰ-26 江格尔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Ⅰ-27 格萨(斯)尔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Ⅰ-71 维吾尔族达斯坦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Ⅰ-72 哈萨克族达斯坦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艺家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Ⅰ-72 哈萨克族达斯坦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 沙湾县文化馆
Ⅰ-72 哈萨克族达斯坦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 福海县文化馆
Ⅰ-83 柯尔克孜约隆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 新疆阿克陶县文化馆
Ⅰ-83 柯尔克孜约隆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Ⅰ-114 祝赞词 民间文学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博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114 祝赞词 民间文学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123 恰克恰克 民间文学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 伊宁市文化馆
Ⅰ-125 谚语(哈萨克族谚语) 民间文学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
Ⅰ-148 阿凡提故事 民间文学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喀什地区文化馆
Ⅰ-150 西王母神话 民间文学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 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声明:以上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新疆国家级非遗之民间文学项目介绍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2009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 详细>>】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格萨尔史诗也称《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西王母古部族存在的时代,从最早的神话传说来看,大致在“五帝”时代。然而,五帝时代因为是传说时代,各部族的疆界不明,无据可资。自古就有王母娘娘的记载,在晚唐诗人李商隐游泾川时曾在诗中写道:“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西王母和周穆王的会见,这是西部民族和东部中原民族和睦相处的写照;《汉武帝故事》中也有关于西王母的描述:“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她将三千年才结一次的仙桃赠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表现了她爱的深沉痴心。2014年11月11日,西王母神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维吾尔族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弹唱曲种。是一种有说有唱的叙事长诗,其篇幅较长,常有完整的故事和贯穿的人物。它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音乐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公元3世纪至7世纪维族民间就流传过一部叫作《阿里甫?埃尔吐额阿》的达斯坦作品,歌唱人民英雄埃尔吐额阿。其音乐深沉委婉,曲调起伏跌宕,叙事、抒情并重,多用乐器弹布尔、都他尔、热瓦甫伴奏,深受群众欢迎。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被搬上舞台,因其曲折感人的情节和优美动听的音乐而久演不衰。2008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报的“维吾尔族达斯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祝赞词,也称赞颂词,蒙古族民间文学形式,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祝赞词是中国北方蒙古游牧民族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是一种有一定韵调、语言自然流畅、兴致所至一气呵成的自由诗。祝词、赞词,统称为“祝赞词”。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东乌珠穆沁旗文化馆获得“祝赞词”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详细>>】
达斯坦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艺术,每部达斯坦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哈萨克族的各种民俗文化都是通过达斯坦代代相传下来的。“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约9世纪到10世纪时是民间口述的文学形式,情节复杂、篇幅很长,一首达斯坦足可以唱上一天一夜。“达斯坦”歌颂了哈萨克族青年反抗压迫,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精神,在哈萨克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6月7日,哈萨克族达斯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搜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这部史诗是以英雄江格尔命名的。关于“江格尔”一词的来源,历来解释不一。波斯语释为“世界的征服者”﹔突厥语释为“战胜者”、“孤儿”﹔藏语释为“江格莱”的变体﹔蒙古语释为“能者”。同时,江格尔也是《江格尔》的主人公。2006年国务院批准...江格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恰克恰克”是一种由两人或多人参与完成的互动性极强的对话。根据内容和语言特点的不同,大致分为攻击型、绰号型、谚语型、故事型和歌谣型五种类型。“恰克恰克”却依然在维吾尔民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维吾尔族恰克恰克发源于伊犁并在伊犁广为流传,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向新疆各地及中亚各国传播。伊犁的恰克恰克艺术以州直八县一市为中心,逐渐辐射到博乐、哈密、库尔勒、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并进一步传播到了哈萨克斯坦国的部分地区。2011年5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申报的“恰克恰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柯尔克孜族的“约隆歌”是在帕米尔地区生活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民间礼仪歌的一个种类。约隆歌作为跨民族、跨文化、跨地域的一个民间文学现象,与哈萨克、维吾尔、阿尔泰、图瓦、哈卡斯等北方民族的民间文学有着内在联系。柯尔克孜族的“约隆歌”是在帕米尔地区生活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民间礼仪歌的一个种类,“约隆歌”的种类繁多,有劝嫁约隆、迎客约隆、谜语约隆等。“约隆歌”可以清唱,也可以用库姆孜伴奏演唱。在帕米尔地区已搜集到的“约隆歌”大约有10多种、800多首。 【 详细>>】
10、阿凡提故事
阿凡提,又译阿方提,(维语“先生”的意思,阿拉伯文:جحا (朱哈) 或 نصر دين (纳塞尔·丁) ),是一位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中国新疆伊斯兰诸民族中的人物,他普渡穷苦人民、阻止权贵剥削穷苦人民、阻止蒙古继续西进。在中亚西亚和新疆不同地区的传说中往往以智者或者导师的头衔来称呼他,如霍加、毛拉、阿凡提等。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间创作之一,且被列入“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之列。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下面一起随MAIgoo编辑来看看这些安徽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
3w+ 15
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有哪些?本文Maigoo网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传统戏曲川剧,还有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蜀锦织造技艺、古蔺花灯、羌族刺绣、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等,下面还盘点了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了解下四川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 ★★★
4.3w+ 22
湖南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那么,湖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整理了湖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湘剧、湖南花鼓戏、安化黑茶及制作技艺、湖南皮影戏、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 ★★★
5.3w+ 86
山东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非遗文化有哪些?据maigoo小编了解,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众多种类。本文整理了山东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风筝制作技艺、锡雕、山东大鼓、柳子戏、山东琴书、崂山民间故事、杨家埠木版年画、鲁锦织造技艺、莺歌柳书、山东花鼓等,下面还为大家盘点了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省 ★★★
2.5w+ 22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