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新疆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浩瀚历史的沉淀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是人类留下的珍贵财富,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世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蒙古族长调民歌、花儿(新疆花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哈密木卡姆)、维吾尔族民歌、哈萨克族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馆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Ⅱ-4 蒙古族呼麦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文化馆(阿勒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勒泰市美术馆)
Ⅱ-20 花儿(新疆花儿)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文化馆
Ⅱ-20 花儿(新疆花儿)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焉耆回族自治县文化馆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吐鲁番木卡姆)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 鄯善县文化馆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哈密木卡姆)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哈密东天山古伊州文化研究院)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 麦盖提县文化馆
Ⅱ-105 蒙古族民歌(新疆温泉县蒙古族短调民歌) 传统音乐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
Ⅱ-116 维吾尔族民歌(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 尉犁县文化馆
Ⅱ-116 维吾尔族民歌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 伊宁市文化馆
Ⅱ-116 维吾尔族民歌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库车县文化馆
Ⅱ-117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Ⅱ-117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
Ⅱ-117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喀什地区文化馆
Ⅱ-126 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
Ⅱ-127 维吾尔族鼓吹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Ⅱ-132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
Ⅱ-133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合奇县玛纳斯研究中心
Ⅱ-133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 乌恰县文化馆
Ⅱ-134 蒙古族绰尔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文化馆(阿勒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勒泰市美术馆)
Ⅱ-148 哈萨克族民歌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
Ⅱ-149 塔吉克族民歌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化馆
Ⅱ-155 哈萨克族库布孜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
Ⅱ-161 锡伯族民歌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
Ⅱ-170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团
Ⅱ-185 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传统音乐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
声明:以上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新疆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介绍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即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的汉、回、藏、东乡、保安、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花儿”唱词和曲调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大类。2007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详细>>】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 详细>>】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直至今日,长调仍保留着丰富的不同地域的风格。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在表演和当代音乐创作中,长调都扮演着主要角色。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 详细>>】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也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2005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2008年6月7日,维吾尔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回纥乐和阿拉伯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 详细>>】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2011年05月23日,哈萨克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维吾尔族鼓吹乐是新疆天山南北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广泛流传的一个民族器乐乐种。维吾尔族鼓吹乐是重要的维吾尔族器乐乐种,广泛流布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维吾尔族鼓吹乐多以一支苏乃依奏旋律,三对纳格拉和一只冬巴克击节。既可以演奏维吾尔木卡姆的片断和流传于各地的维吾尔族歌舞音乐,也有相对固定的鼓吹乐套曲(如《十二套伊犁维吾尔族鼓吹乐套曲》)在各不同的地区流传。2008年06月07日,维吾尔族鼓吹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尤其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冬不拉适合男女弹奏。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2008年6月7日,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塔吉克族的民歌内容十分丰富,流传至今的民歌有反映古老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歌颂爱情和宗教仪式的民歌,其种类主要有:习俗歌、爱情歌、叙述长诗歌。每一个种类又有许多类别。如习俗歌有“故事歌”、“历史歌”、“劳动歌”和“新民歌”等。在塔吉克族民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独特的民歌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05月23日,塔吉克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山西国家级非遗文化有哪些被?本文盘点了山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左权开花调、董永传说、五台山佛乐、晋剧、秧歌戏、北路梆子、锣鼓杂戏等,下面随买购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 ★★★
4.7w+ 25
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等几个特点。据买购网小编了解,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南采茶戏等非遗文化历史积累深厚,与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关的民族剧种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你知道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刘三姐歌谣、壮族歌圩、桂剧、那坡壮族民歌、彩调、桂南采茶戏、壮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 ★★★
2.4w+ 18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
中国十大道教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哪里最出名
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活动时使用的音乐,又称“法事音乐”或“道场音乐”,主要分为全真派道乐、正一派道乐、太平道乐等道教音乐四大流派,那么,中国道教音乐哪里最出名?道教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道教音乐非遗项目,包括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崂山道教音乐、泰山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成都道教音乐、恒山道乐、白云山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茅山道教音乐,一起来看看中国道场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
4.4w+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