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内蒙古传统音乐非遗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内蒙古非遗音乐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内蒙古非遗音乐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受欢迎,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多声部民歌、蒙古族四胡音乐、蒙古族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档案馆)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左旗文化馆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 传统音乐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Ⅱ-4 蒙古族呼麦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档案馆)
Ⅱ-30 多声部民歌(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文化馆
Ⅱ-30 多声部民歌(潮尔道-阿巴嘎潮尔)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 阿巴嘎旗文化馆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档案馆)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通辽市民族歌舞团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化馆
Ⅱ-91 爬山调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武川县文化馆
Ⅱ-91 爬山调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前旗文化馆
Ⅱ-92 漫瀚调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研究所
Ⅱ-105 蒙古族民歌(科尔沁叙事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通辽市民族歌舞团
Ⅱ-105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
Ⅱ-105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 杭锦旗文化馆
Ⅱ-105 蒙古族民歌(乌拉特民歌)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前旗文化馆
Ⅱ-105 蒙古族民歌(和硕特民歌) 传统音乐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Ⅱ-106 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叙事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馆
Ⅱ-107 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
Ⅱ-108 达斡尔族民歌(达斡尔扎恩达勒)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
Ⅱ-165 阿斯尔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 镶黄旗文化馆
Ⅱ-167 蒙古族汗廷音乐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
Ⅱ-169 潮尔(蒙古族弓弦乐)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通辽市科尔沁潮尔协会
声明:以上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介绍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 详细>>】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直至今日,长调仍保留着丰富的不同地域的风格。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在表演和当代音乐创作中,长调都扮演着主要角色。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 详细>>】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多声部民间歌曲,指一对或一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民歌,有人称其为“二声部民歌”“复音民歌”。2006年5月20日,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多声部民歌(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瑶族蝴蝶歌、壮族三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多声部民歌(潮尔道-阿巴嘎潮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蒙古族四胡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古族四胡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擦奏弦鸣乐器。主要流传在中国北部地区的蒙古族、汉族中和蒙古国境内。一般作为说唱形式的伴奏乐器,现在也有合奏和独奏。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爬山调也叫爬山歌、山曲儿,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一种传统短调民歌,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后山调流行于阴山北麓,旋律高吭悠长,音程跳动大;河套调流行于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旋律优美,感情细腻;前山调则主要流行于土默特平原,其特点是兼有后山调与河套调之长。爬山调的结构与信天游、山曲相近,多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曲调则有汉族与蒙古族交融的因素。2008年6月7日,爬山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潮尔,是蒙古族多声部音乐概念的总称,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音音乐形式。2014年11月11日,潮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2008年6月7日,鄂伦春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地。2008年6月7日,漫瀚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下面一起随MAIgoo编辑来看看这些安徽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
3w+ 15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中国十大锣鼓艺术非遗项目 中国十大锣鼓音乐 鼓乐哪里最有名
锣鼓艺术,即锣鼓音乐,是以大鼓、锣等为主奏的一种打击音乐,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那么,中国锣鼓音乐哪里最有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锣鼓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晋南威风锣鼓、常山战鼓、开封盘鼓、西安鼓乐、绛州大鼓、中州大鼓、大铜器、太原锣鼓、薅草锣鼓、云胜锣鼓,其中,晋南威风锣鼓、常山战鼓、开封盘鼓与兰州太平鼓并称中国四大名鼓,而西安鼓乐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中国锣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
4.4w+ 23
中国十大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中国民族乐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民族乐器指的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包括古琴、古筝、箫、笛、唢呐、二胡、琵琶、丝竹、鼓等,那么,中国民族乐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包括古琴制作技艺、古筝制作技艺、唢呐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箫笛制作技艺、二胡制作技艺、制鼓技艺、埙制作技等中国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一起来看看中国民族乐器非遗名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