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四川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历史的、民间的音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巴山背二歌、川江号子、多声部民歌、藏族民歌、口弦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Ⅱ-16 巴山背二歌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巴中市 巴中市文化馆
Ⅱ-24 川江号子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青川县 青川县文化馆
Ⅱ-27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宣汉县 宣汉县文化馆
Ⅱ-30 多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松潘县 松潘县文化馆
Ⅱ-30 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雅安市 宝兴县文化馆
Ⅱ-30 多声部民歌(阿尔麦多声部民歌)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黑水县 黑水县文化馆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茂县 茂县文化馆
Ⅱ-88 南坪曲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九寨沟县 九寨沟县文化馆
Ⅱ-102 制作号子(竹麻号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邛崃市 邛崃市文化馆
Ⅱ-115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馆
Ⅱ-115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美术馆)
Ⅱ-115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炉霍县 炉霍县文化馆
Ⅱ-115 藏族民歌(玛达咪山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九龙县 九龙县文化馆
Ⅱ-115 藏族民歌(藏族赶马调)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冕宁县 冕宁县文化馆
Ⅱ-128 洞经音乐(文昌洞经古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梓潼县 梓潼县文化馆
Ⅱ-128 洞经音乐(邛都洞经音乐)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西昌市 西昌市邛都洞经古乐协会
Ⅱ-136 口弦音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布拖县 布拖县文化馆
Ⅱ-136 口弦音乐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Ⅱ-138 佛教音乐(觉囊梵音)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四川省壤塘县 壤塘县藏洼寺寺庙管理委员会
Ⅱ-139 道教音乐(成都道教音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道教协会
Ⅱ-158 西岭山歌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大邑县 大邑县文化馆
Ⅱ-163 毕摩音乐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四川省美姑县 美姑县文化馆
声明:以上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四川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介绍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市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川,船工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 【 详细>>】
藏族民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的传统音乐。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发现的藏文文献中看,古代藏族人民的语言交流,常用民歌作为表达方式。2008年6月7日,藏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佛教音乐,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形式有声乐和器乐等多种。2006年5月20日,山西五台山佛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佛教音乐鱼山梵呗等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多声部民间歌曲,指一对或一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民歌,有人称其为“二声部民歌”“复音民歌”。2006年5月20日,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多声部民歌(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瑶族蝴蝶歌、壮族三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多声部民歌(潮尔道-阿巴嘎潮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是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6月7日,薅草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毕摩文化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毕摩最早是古代彝族社会的祭司和部落首领,具有崇高的威望与地位,其文化源远流长。《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议论好譬喻物,谓之夷经”。《西南彝志》载的“歌师”制度也表明了远在两千年前就有身负签筒、手持响铃、摇着神扇的毕摩深入各户作毕的情况。毕摩音乐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音乐。 【 详细>>】
巴山背二歌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传统山歌。巴中地处山区,从前交通闭塞,山里需要运出和运进的货物全靠人力背运,人们把这背运货物的人称“背老二”或“背二哥”,所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称,其表现形态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众人齐唱。2006年5月20日,巴山背二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道教音乐,是中国宗教音乐之一。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道教音乐吸取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渗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道教音乐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份。2008年6月7日,道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洞经音乐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器乐乐种,起源于宋代的四川省,现流行于四川省,云南汉族地区和丽江、楚雄等纳西族、彝族地区,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丝竹乐。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2014年11月11日,洞经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西岭山歌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原始古朴、旋律流畅。其色彩、调式包含了藏、羌、汉民歌的一些元素,属中华民族调式,产生于西岭山民的生产、生活过程,由山民口口相授、代代流传,分为酒歌、山歌、情歌、劳动歌、风俗及仪式歌等。山歌,是山魂之音,也是山民的心声。有一首西岭山歌歌词是:“西岭大山有山魂,西岭山水养山民。山歌唱的是山魂声,山歌唱的是山民心。“往昔数百年来,西岭山民往往以唱山歌为乐事。西岭山歌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道教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哪里最出名
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活动时使用的音乐,又称“法事音乐”或“道场音乐”,主要分为全真派道乐、正一派道乐、太平道乐等道教音乐四大流派,那么,中国道教音乐哪里最出名?道教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道教音乐非遗项目,包括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崂山道教音乐、泰山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成都道教音乐、恒山道乐、白云山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茅山道教音乐,一起来看看中国道场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有哪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那么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呢?一起来看下吧!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
中国十大锣鼓艺术非遗项目 中国十大锣鼓音乐 鼓乐哪里最有名
锣鼓艺术,即锣鼓音乐,是以大鼓、锣等为主奏的一种打击音乐,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那么,中国锣鼓音乐哪里最有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锣鼓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晋南威风锣鼓、常山战鼓、开封盘鼓、西安鼓乐、绛州大鼓、中州大鼓、大铜器、太原锣鼓、薅草锣鼓、云胜锣鼓,其中,晋南威风锣鼓、常山战鼓、开封盘鼓与兰州太平鼓并称中国四大名鼓,而西安鼓乐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中国锣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唢呐艺术非遗项目 中国唢呐哪里最出名 唢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唢呐是我国众多民族乐器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属于吹管类乐器,当之无愧的中国“乐器之王”,按地域主要分为东北唢呐、山东唢呐、河北唢呐、陕北唢呐等。那么,全国吹唢呐最有名的地方是哪里?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唢呐艺术非遗项目,包括沁阳唢呐、砀山唢呐、庆阳唢呐、鲁西南鼓吹乐、徐州鼓吹乐、子长唢呐、丹东鼓乐、晋北鼓吹、河北鼓吹乐、邹城平派鼓吹乐,一起来看看 唢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