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湖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湖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地区的传统音乐资源丰厚,鄂西南三峡流域、清江流域、土家族、苗族地区的音乐资源开发的确比较多。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兴山民歌、薅草锣鼓、唢呐艺术、江河号子、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Ⅱ-9 兴山民歌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兴山县 兴山县文化馆
Ⅱ-27 薅草锣鼓(宜昌薅草锣鼓)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宜昌市 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
Ⅱ-27 薅草锣鼓(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
Ⅱ-27 薅草锣鼓(兴山薅草锣鼓)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兴山县 兴山县文化馆
Ⅱ-27 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宣恩县 宣恩县群众文化馆
Ⅱ-27 薅草锣鼓(长阳山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Ⅱ-37 唢呐艺术(沮水呜音)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保康县 保康县文化馆
Ⅱ-37 唢呐艺术(呜音喇叭)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南漳县 南漳县文化馆
Ⅱ-37 唢呐艺术(远安呜音)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远安县 远安县文化馆
Ⅱ-47 宜昌丝竹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枝江市 枝江市文化馆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鹤峰县 鹤峰县文化馆(鹤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十堰市 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Ⅱ-81 马山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荆州市荆州区文化馆(荆州市荆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荆州市荆州区楚剧传承中心)
Ⅱ-82 潜江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潜江市 潜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Ⅱ-83 吕家河民歌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文化馆
Ⅱ-90 啰啰咚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监利县 监利县文化馆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伍家岗区 宜昌市伍家岗区文化馆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巴东县 巴东县文化馆
Ⅱ-98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秭归县 秭归县文化馆(县文艺创作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Ⅱ-104 老河口丝弦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群众艺术馆
Ⅱ-123 锣鼓艺术(宜昌堂调) 传统音乐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宜昌市 宜昌市群众艺术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Ⅱ-123 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鄂州市 鄂州市群众艺术馆
Ⅱ-123 锣鼓艺术(老河口锣鼓架子) 传统音乐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湖北省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群众艺术馆
Ⅱ-142 利川灯歌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利川市 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
Ⅱ-143 天门民歌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湖北省天门市 天门市群众艺术馆
声明:以上湖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湖北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项目介绍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五人溜子”是后引进汉族吹管乐器唢呐而成,将吹打结合,更能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唢呐艺术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基本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发音高亢、雄浑,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 详细>>】
武当山宫观道乐是中国湖北秦巴地区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与唐代至明代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武当山宫观道乐大多数情况下是"歌、舞、乐"一体的形式。由于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乐具有传统的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旋律古雅,内容丰富,有祈愿吉祥的喜庆之乐,还有炼养清修的恬静旋律。听仙乐、悟仙道,可体验一番"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仙境趣味。 【 详细>>】
锣鼓艺术按各地特色大致分为:云胜锣鼓、中州大鼓、鄂州牌子锣、小河锣鼓、汉沽飞镲、常山战鼓、太原锣鼓、泗泾十锦细锣鼓、大铜器、开封盘鼓、宜昌堂调、韩城行鼓。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原锣鼓是由历史久远的“社鼓”演变传承而来的,流行于太原地区及晋中、吕梁部分地区。其节奏雏形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宋代宁宗年间(公元1195年)。 【 详细>>】
天门民歌是湖北省的传统民歌音乐。天门民歌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它不像高原民歌那么粗犷高亢,也不同于草原民歌的辽阔悠长,也不像新疆民歌那样欢快跳跃、节奏明朗,更不像江南民歌吴侬软语、浅吟低唱,天门民歌旋律优美抒情,如行云流水、曲调妩媚缠绵、纯朴甜美、委婉动听。2011年5月23日,天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利川灯歌是起源于利川市柏杨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利川灯歌中的众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有记载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集会、玩彩龙船时都要唱灯歌。利川灯歌是起源于利川市柏杨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利川灯歌中的众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有记载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集会、玩彩龙船时都要唱灯歌。2011年5月23日,利川灯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利川灯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马山民歌是流传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一带的传统民歌形式。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被誉为荆州民歌的摇篮,在整个湖北民歌音乐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008年6月7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申报的“马山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是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6月7日,薅草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啰啰咚是湖北省的地方传统民乐。属于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监利自古属江汉楚地,尚楚风,作楚声。"啰啰咚"主要是以演唱民间戏曲唱本为内容。属接力式的传声唱法,曲式结构具有复调音乐的特色和"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特点,俗称"打和声"。2008年6月7日,湖北省监利市申报的“”啰啰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民歌。该村位于武当山风景区,由于地形闭塞而留存了大量的原生态的民歌曲目和民歌歌手。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民歌村、中国民歌第一村。吕家河的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笙管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冀中笙管乐哪里最出名 笙管乐非遗有哪些
笙管乐是指以管子为主奏乐器,兼有其他吹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而构成的乐队演奏形式,其中又以冀中笙管乐流传最广泛,那么,中国笙管乐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笙管乐非遗项目,包括屈家营音乐会、超化吹歌、涞水高洛音乐会、胜芳音乐会、白庙村音乐会、雄县古乐、子位吹歌、高桥音乐会、复州双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佛教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佛教音乐哪里最出名
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主要分为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那么,中国佛教音乐哪里最有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佛教音乐非遗项目,包括鱼山梵呗、大相国寺梵乐、楞严寺寺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洋县佛教音乐等中国著名的汉传佛教音乐,还包括觉囊梵音、直孔噶举派音乐等中国有名的藏传佛乐,一起来看看佛教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传统音乐类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传统音乐项目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类型可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那么,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有哪些?买购小编整理中国十大传统音乐类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琴艺术、西安鼓乐、南音、花儿、侗族大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下面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中国这些传统音乐类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 ★★★
5110 3
中国十大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古琴艺术流派有哪些
古琴艺术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而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古琴有哪些流派?中国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古琴艺术,包括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浙派古琴、诸城派古琴、岭南派古琴、梅庵琴派、蜀山古琴派、九嶷琴派、浦城闽派古琴,其中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浙派古琴、诸城派古琴、岭南派古琴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道教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哪里最出名
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活动时使用的音乐,又称“法事音乐”或“道场音乐”,主要分为全真派道乐、正一派道乐、太平道乐等道教音乐四大流派,那么,中国道教音乐哪里最出名?道教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道教音乐非遗项目,包括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崂山道教音乐、泰山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成都道教音乐、恒山道乐、白云山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茅山道教音乐,一起来看看中国道场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