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古时河南称为“豫州”,因居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曾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深刻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狮舞、高跷、麒麟舞、灯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Ⅲ-4 龙舞(火龙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南省孟州市 孟州市文化馆(孟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5 狮舞(小相狮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南省巩义市 巩义市文化馆
Ⅲ-5 狮舞(槐店文狮子)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南省沈丘县 沈丘县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
Ⅲ-9 高跷(高抬火轿)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南省沁阳市 沁阳市文化馆(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43 麒麟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南省兰考县 兰考县人民文化馆
Ⅲ-43 麒麟舞(睢县麒麟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南省睢县 睢县人民文化馆(睢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45 灯舞(苏家作龙凤灯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南省博爱县 焦作市苏家作龙凤灯舞保护协会
Ⅲ-50 跑帷子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南省汤阴县 汤阴县文化馆
Ⅲ-51 官会响锣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南省项城市 项城市文化馆(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118 耍老虎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河南省焦作市 焦作市文化馆(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声明:以上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河南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介绍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 【 详细>>】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 详细>>】
麒麟舞也称为“武”麒麟,是中国明代宫廷舞蹈表演,南明灭亡时流传于民间。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2011年5月,睢县、侯马、深圳、东莞申报的“麒麟舞”被国务院以扩展项目名录形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麒麟舞”项目中。 【 详细>>】
灯舞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舞。主要在元宵节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源于灯节,是灯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灯作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灯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种名称,其表演以南方见长。明、清两代己盛行灯舞,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灯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灯照耀中灯、人相映情趣盎然,或通过彩灯形成不同的队形、图案,或摆成“吉祥”“天下太平”等字样,或在变化与穿插中表现各种意境。 【 详细>>】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 【 详细>>】
官会响锣在豫东农村流传甚广,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地方传统打击乐器形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江南巡访路经官会,当地官员为隆重迎接乾隆皇帝,集合了几十名打锣艺人在官会王氏兄弟的编排下,创造了《官会响锣》的艺术形式。数百年来,《官会响锣》已经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具豫东风情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并一直活跃在豫东广大农村的红白喜事,庙会庆典活动中,深受群众的喜爱。2008年06月07日,河南省项城市申报的“官会响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跑帷子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形于秦汉,盛于宋、元、明、清和民初,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民俗舞蹈,历史悠久,阵势古朴,变化多端,寓意深刻,寓含着“因果报应”理念、和揭示天象、节气变化的特点。在中国民间,跑帷子又称帷子”,具有底层、民间、边缘的文化形态,覆盖于豫北、冀南大片地区,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成为豫北一带影响力、渗透力极强的中国传统文艺表演形式,具有典型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特点!2008年06月07日,跑帷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逢年过节,耍老虎都是焦作人“文化菜单”上的硬菜。焦作地区耍老虎项目之多,在我省甚至全国都很罕见。虎文化在中国甚为流行。相传,黄帝是身披虎皮打败蚩尤的。因而,中国人喜欢称军中的将士为虎将,将士尤喜将虎皮加盖于马背,借此以御敌军。不仅如此,中国人将老虎作为驱邪避灾的神灵膜拜,如中国人喜欢给幼儿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等。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医药项目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医药,有很多中医技术和医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医药的传统医药名单,包括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各少数民族中医医药等。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那么,中国著名传统舞蹈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秧歌、龙舞、狮舞、麒麟舞、灯舞、朝鲜族农乐舞、花鼓灯、傩舞、鼓舞、芦笙舞,其中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
3712 2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 、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有哪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那么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呢?一起来看下吧!
中国十大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舞龙哪里最出名 龙舞非遗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多地分布,形式品种多样。那么,中国哪里的龙舞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龙舞非遗项目,包括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奉化布龙、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泸州雨坛彩龙、易县摆字龙灯、开化香火草龙、兰溪断头龙,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龙舞非遗项目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
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