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西藏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项目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西藏各民族在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知、适应、改造、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积淀厚重、特色鲜明、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于民众,服务于民众,造福于民众。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藏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弦子舞、锅庄舞、热巴舞、羌姆、宣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西藏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西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文化局
Ⅲ-20 锅庄舞(昌都锅庄舞)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文化局
Ⅲ-21 热巴舞(丁青热巴)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文化局
Ⅲ-21 热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西藏那曲市比如县文化和旅游局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管理委员会
Ⅲ-22 羌姆(拉康加羌姆)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 西藏洛扎县文化局
Ⅲ-22 羌姆(直孔嘎尔羌姆)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直孔替寺管理委员会
Ⅲ-22 羌姆(曲德寺阿羌姆)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贡嘎县 山南市贡嘎县贡嘎曲德寺管理委员会
Ⅲ-22 羌姆(桑耶寺羌姆)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 山南市桑耶寺管理委员会
Ⅲ-22 羌姆(门巴族拔羌姆)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 西藏错那县文化局(文物局)
Ⅲ-22 羌姆(江洛德庆曲林寺尼姑羌姆)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文化和旅游局
Ⅲ-22 羌姆(林芝米纳羌姆)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文化和旅游局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贡嘎县文化局(文物局)
Ⅲ-39 卓舞(琼结久河卓舞)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西藏琼结县文化局(文物局)
Ⅲ-39 卓舞(斯马卓) 传统舞蹈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Ⅲ-39 卓舞(热振曲卓) 传统舞蹈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Ⅲ-80 宣舞(古格宣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札达县文化和旅游局
Ⅲ-80 宣舞(普堆巴宣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墨竹工卡县文化和旅游局(墨竹工卡县文物局)
Ⅲ-80 宣舞(札达卡尔玛宣舞)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群众艺术馆
Ⅲ-81 拉萨囊玛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民间艺术有限公司
Ⅲ-82 堆谐(拉孜堆谐)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Ⅲ-83 谐钦(拉萨纳如谐钦)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拉萨市文化局
Ⅲ-83 谐钦(南木林土布加谐钦)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 南木林县文化和旅游局
Ⅲ-83 谐钦(尼玛乡谐钦)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班戈县 西藏那曲市班戈县文化和旅游局
Ⅲ-84 阿谐(达布阿谐)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比如县 西藏那曲市比如县文化和旅游局
Ⅲ-85 嘎尔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86 芒康三弦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文化局
Ⅲ-87 定日洛谐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定日县 定日县文化和旅游局
Ⅲ-88 旦嘎甲谐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萨嘎县 萨嘎县文化和旅游局
Ⅲ-89 廓孜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曲水县文化和旅游局(曲水县文物局)
Ⅲ-105 协荣仲孜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曲水县文化和旅游局(曲水县文物局)
Ⅲ-106 普兰果尔孜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群众艺术馆
Ⅲ-107 陈塘夏尔巴歌舞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定结县 定结县文化和旅游局
声明:以上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西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介绍
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色莫钦姆羌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僧人表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羌姆,每年的藏历八月举行。在藏语中“色莫”是观赏的意思,“钦姆”是大型的意思,“色莫钦姆羌姆”即观赏大型宗教舞蹈之意。2006年5月20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姆是通过独舞、双人舞、群舞的形式来完成的。整个舞蹈,有的见工夫于腿部,有的见工夫于腰部,有的见工夫于肩部,也有的见工夫于臀部。 【 详细>>】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 详细>>】
拉萨囊玛 ,是指流传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的一种结构庞大并包含诗、歌、舞、乐的综合型音乐舞蹈艺术样式。“囊玛”结构宏大,出引子(器乐演奏形式)、歌曲(组歌形式)、舞曲(舞蹈音乐)三部分组成。囊玛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特别是经过历代“囊玛吉度”行会组织成员的传承、发展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囊玛艺术的表现力,形成了歌、舞、乐为一体的完整的综合艺术,并发展成以前奏、慢板、快板为典型结构的程式化的音乐结构。2008年06月07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申报的“拉萨囊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2006年5月20日,热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流传着很多热巴由来的传说。相传,人们在索扎、美利、生瓜三条河汇合处兴建一座九层楼寺庙,统治者诱惑人们来为他们建寺,由噶玛创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组织五男五女在工余时间表演。 【 详细>>】
甲谐的汉语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是一种集体舞蹈,一般在每年的藏历新年和重大节日时才会表演。萨嘎县旦嘎乡的男女老幼都会表演甲谐并世代相传,旦嘎乡的甲谐闻名后藏。2008年6月7日,西藏自治区萨嘎县申报的“旦嘎甲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685 Ⅲ-88。 【 详细>>】
阿谐(打阿嘎歌),也被称为达布阿谐,意为“劳动者之歌”,源于西藏民间一种称为“打阿嗄”的劳动形式。阿嗄”是西藏传统建筑业中一种用于铺设屋内地面和屋顶的类似混泥土的建筑材料,在建房劳动时,青年男女边劳动,边歌舞,用独特的工具把“阿嗄土”打实,这种劳动。形式集歌舞、力量、技能于一体,在鲜明的节奏中既娱乐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2008年06月07日,西藏自治区比如县申报的“阿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堆谐》最早流传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高耸的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是最早出现的由六弦琴乐器伴奏的舞蹈。堆谐主要是载歌载舞的歌舞艺术,但也可以是只唱不舞的歌曲形式,甚至是歌舞双弃的器乐音乐。2008年06月07日,西藏自治区拉孜县申报的“堆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普兰果尔孜, 又名“果谐”,即圆圈舞蹈,发源于普兰县,广泛流传在阿里农村,是一种拉手成圈,男女分班唱和,顿地为节,载歌载舞的自娱性舞蹈。普兰果谐具有浓厚地域的特色,这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普兰县是半农半牧地区,人民习惯于农牧两种生活,因此舞跳也有半农半牧风味的独特色彩,这种独特色彩的舞蹈在西藏少见。2011年05月23日,普兰果尔孜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果卓"的藏语本义是"圆圈舞",汉语又称"锅庄"。作为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以其神奇瑰丽、魅力弥久,不仅深受藏族人们的喜爱,也引起了外来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人们的青睐和激赏。果卓为现存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最为古老的项目之一。山南昌果卓舞是一种腰鼓舞,起源于达布(现加查)地区。2006年5月20日,山南昌果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南大部分村庄都有卓舞队,后来这一舞蹈形式又逐渐流传到其他地区。这表明山南昌果卓舞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 【 详细>>】
“宣”是象雄语,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最早使用的名字是“玄”舞,“玄”有着更加深奥的玄妙寓意,“宣”是汉语翻译时的音译,“玄”、“宣、“鲜”都有人用过,都表示歌舞之意。 “宣”舞与另外两种阿里流传至今的“卡而”和“卓”(卓包括了锅庄)是具有浓郁象雄文化特色的两大系列歌舞。“宣”舞是一种极富古韵风情且雍容华贵的以说、唱、跳相结合的藏族传统抒情歌舞。2008年06月07日,宣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医药项目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医药,有很多中医技术和医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医药的传统医药名单,包括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各少数民族中医医药等。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那么,中国著名传统舞蹈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秧歌、龙舞、狮舞、麒麟舞、灯舞、朝鲜族农乐舞、花鼓灯、傩舞、鼓舞、芦笙舞,其中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
3712 2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 、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有哪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那么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呢?一起来看下吧!
中国十大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舞龙哪里最出名 龙舞非遗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多地分布,形式品种多样。那么,中国哪里的龙舞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龙舞非遗项目,包括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奉化布龙、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泸州雨坛彩龙、易县摆字龙灯、开化香火草龙、兰溪断头龙,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龙舞非遗项目名录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
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