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北京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京西太平鼓、秧歌、狮舞、鼓舞、太子务武吵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北京市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Ⅲ-1 京西太平鼓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北京市门头沟区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馆
Ⅲ-1 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北京市石景山区 北京市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Ⅲ-1 京西太平鼓(怪村太平鼓)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北京市丰台区 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怪村村民委员会
Ⅲ-2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北京市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地区)文化服务中心
Ⅲ-2 秧歌(延庆旱船)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北京市延庆县 北京市延庆区文物管理所
Ⅲ-5 狮舞(白纸坊太狮)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北京市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
Ⅲ-42 鼓舞(花钹大鼓)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宣传教育中心)
Ⅲ-112 太子务武吵子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北京市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太子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Ⅲ-132 六郎庄五虎棍 传统舞蹈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北京市海淀区
声明:以上北京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北京市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介绍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 详细>>】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 详细>>】
鼓舞是中国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较早的可见于唐代。鼓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根据跳舞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三类;还可以根据鼓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四类,花样繁多的表演形式,应对着不同的节庆氛围,精彩纷呈。 【 详细>>】
太平鼓是一种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传统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2006年5月20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申报的“京西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历除夕、灯节时人们都击太平鼓并演唱、舞蹈,成为一种叫做"太平鼓"的歌舞形式,以求"太平"之意。 【 详细>>】
六郎庄五虎棍原名忠孝童子棍,据传成立于清康熙年间,素以武术精湛著称。该会于乾隆辛巳年受皇封;光绪年间在丰泽园和颐和园承差数次;六郎庄五虎童子棍会在走会时曾受慈禧太后御赐半副銮驾,因此更是声名远播。2021年5月24日,北京市海淀区申报的六郎庄五虎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Ⅲ-132) 【 详细>>】
太子务武吵子是北京市特有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集娱乐、健身、表演为一体,武吵子风格强悍、粗犷,舒展大方,参与武吵子活动可以使人们愉悦身心,增进了解,和谐相处,具有较高的社会、民俗及文化价值,在北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太子务武吵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海笛、箵(星)、镗(趟)、大鼓、铙、镲、大钹、大镲等8种。2014年11月11日,太子务武吵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锅庄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锅庄舞哪里最有名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广泛分布着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藏族聚居区。那么,锅庄舞哪个地方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锅庄舞非遗项目,包括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称多白龙卓舞、金川马奈锅庄舞、甘孜锅庄、囊谦卓干玛、甘南锅庄舞、木雅锅庄、德格卓且,一起来看看中国藏族锅庄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那么,河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河南十大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录,有豫剧、少林功夫、汴绣、信阳毛尖茶、罗山皮影戏、洛阳唐三彩、汝瓷、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牡丹花会、灵宝剪纸等河南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河南非遗项目名单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5w+ 85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民间文化极其丰富,且颇具深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海南的文化遗产吗?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海南椰雕、琼剧、崖州民歌、黎族竹木器乐、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服饰、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了解更多海南非遗文化请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 ★★★
2.2w+ 5
中国十大狮舞非遗项目 中国哪里的狮舞最有名 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最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舞狮有南北之分,分为南狮和北狮,那么,中国舞狮子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狮舞,包括广东醒狮、徐水舞狮、小相狮舞、天塔狮舞、青狮、沧县狮舞、藤县狮舞、松岗七星狮舞、布依族高台狮灯舞、黄沙狮子,其中,广东醒狮是南派狮舞代表,而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美誉,一起来看看狮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