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公布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龙舞、傩舞、泉州拍胸舞、灯舞、高山族拉手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Ⅲ-4 龙舞(大田板灯龙)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大田县 福建省大田县文化馆
Ⅲ-7 傩舞(邵武傩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邵武市 邵武市文化馆
Ⅲ-7 傩舞(浦南古傩) 传统舞蹈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科教文卫服务中心
Ⅲ-12 泉州拍胸舞 传统舞蹈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鲤城区文化馆
Ⅲ-45 灯舞(莆田九鲤灯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莆田市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和平村村民委员会
Ⅲ-65 高山族拉手舞 传统舞蹈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华安县 福建省华安县文化馆
Ⅲ-116 龙岩采茶灯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 龙岩市新罗区龙岩采茶灯研究会
Ⅲ-135 佾舞 传统舞蹈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
声明:以上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福建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舞蹈项目介绍
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 【 详细>>】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地区的传统舞蹈,广泛流传于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县区以及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区。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部门单位的集会庆典,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为泉州、闽南地区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古闽越族舞蹈之遗存。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详细>>】
灯舞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舞。主要在元宵节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源于灯节,是灯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灯作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灯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种名称,其表演以南方见长。明、清两代己盛行灯舞,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灯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灯照耀中灯、人相映情趣盎然,或通过彩灯形成不同的队形、图案,或摆成“吉祥”“天下太平”等字样,或在变化与穿插中表现各种意境。 【 详细>>】
佾舞,福建省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佾舞即礼乐为华夏国之大礼。治道之首,相需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孔子继周公之志, 重视礼乐,故孔门之教不离诗书礼乐,通过学习仪佾舞,导正人之志向,培育和奠定良好人格素养,以达修身养性之目的。礼乐弦歌节奏足以恰养性情,化邪秽为祥和,鼓舞民心,相劝为善。乐器则具备八音:匏士革木石金丝竹。其中弹者为琴瑟等丝音;吹者为排箫、管、竽、笛等竹音,和埙、篪、笙等土匏二音;击者为编钟等金音...与编磬等石音,以及楹鼓、棚鼓、搏鼓、鼗鼓等革音,还有起乐、止乐之柷梧等木音。 【展开全部】 【 详细>>】
“拉手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在婚嫁、喜庆节日的时候,都跳拉手舞。拉手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在婚嫁、喜庆节日的时候,都跳拉手舞。台湾省高山族地区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已有这种歌舞活动了。据《北史·流球传》中记载:“歌呼踏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予上膊,摇手而舞。”这种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踏地为节的情形,与今天高山族“拉手舞”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2008年06月07日,福建省华安县申报的“高山族拉手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流行于龙岩城乡的民间歌舞,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娱活动形式。采茶灯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美山流行,采茶曲谱和战鼓是美山村林氏十七世祖由广东传入的。舞蹈表现了采茶时节的劳动场景:由茶婆领头,村姑们尾随着武生、男丑在采茶锣鼓的乐声中,来到茶园中采春茶的情况。2005年11月,龙岩采茶灯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2月03日,龙岩采茶灯入选国务院发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锅庄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锅庄舞哪里最有名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广泛分布着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藏族聚居区。那么,锅庄舞哪个地方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锅庄舞非遗项目,包括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称多白龙卓舞、金川马奈锅庄舞、甘孜锅庄、囊谦卓干玛、甘南锅庄舞、木雅锅庄、德格卓且,一起来看看中国藏族锅庄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那么,河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河南十大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录,有豫剧、少林功夫、汴绣、信阳毛尖茶、罗山皮影戏、洛阳唐三彩、汝瓷、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牡丹花会、灵宝剪纸等河南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河南非遗项目名单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5w+ 85
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民间文化极其丰富,且颇具深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海南的文化遗产吗?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海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海南椰雕、琼剧、崖州民歌、黎族竹木器乐、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服饰、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了解更多海南非遗文化请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 ★★★
2.2w+ 5
中国十大狮舞非遗项目 中国哪里的狮舞最有名 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最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舞狮有南北之分,分为南狮和北狮,那么,中国舞狮子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狮舞,包括广东醒狮、徐水舞狮、小相狮舞、天塔狮舞、青狮、沧县狮舞、藤县狮舞、松岗七星狮舞、布依族高台狮灯舞、黄沙狮子,其中,广东醒狮是南派狮舞代表,而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美誉,一起来看看狮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