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奣映(生卒年不详),字雪君,号问米居士,云南姚安人,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高奣映是楚雄历史上最有名的人,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作为明末清初姚安一位有作为的世袭土司,他酷爱读书,学识广泛,乐于助人,集儒、释、道于一身,在理学、佛学、文学、历史等各方面均有建树,一生创作大量诗文,著述凡81种之多。其至今尚存代表作有《金刚慧解》、《太极明辨》、《鸡足山志》、《滇鉴》、《迪孙》、《妙香国草》等。
朱培德(1888年10月29日-1937年2月17日),字益之,出生于禄丰元永井(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一平浪盐矿元永井矿区)。他是国民革命军南京中央军校校务委员,国民政府军训总监部总监,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在云南讲武堂时期就和朱德并称模范二朱,历经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后作为第三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战功卓著,官至江西省主席,参谋总长,代理总司令、军委办公厅主任,是国民革命军第一批正式授予一级上将军衔的八人之一。
刘联声(生卒年不详),字毅庵,楚雄人,云南著名诗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刘联声参加重修《楚雄府志》,为后世留下一部宝贵的史料。他的诗集《脉望斋诗草》曾于清初刊刻问世,“乾隆中被列入违碍书籍类,奏毁数次“,幸《滇南诗略》录诗32首,《滇诗拾遗补》录诗12首。《阿盖妃》一诗,记述梁王暗杀段功一事梗概,后来郭沫若根据此诗创作了《孔雀胆》。
李一平(1904年-1991年),又名李玉衡,云南大姚县人,国务院参事、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李一平先生一生多次投身于革命事业,1949年他到北京向中共中央请示云南起义事宜,并与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共商起义的具体部署,为云南滇军起义和云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研究儒学、佛学,讲求做人之道,深受爱戴和敬重。
李启东(1503年-1552年),字元叔,又字伯宿,云南楚雄鹿城人,明朝南京礼部主客司郎中。李启东天资颖异,强记忆,博览百家,少入邑庠,文思敏捷,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学使郑良贵称之为奇才。后考入龙岗书院,知府祝宏舒(温江进士)阅其卷,称之为“屠龙手”。嘉靖辛卯(1531年)乡试,考取第三名。壬辰(1532年)赴京会试,考取二甲一名,称传胪,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读体(1601年-1679年),号见月(世称“见月律师”),云南省楚雄县人。读体弘戒数十年,戒弟子以数万计,法嗣亦有数十人,近世律宗之重兴,至读体集大成,法席之盛,近古以来未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也较为显著。其著述有《大乘玄义》、《毗尼止持会集》、《毗尼作持续释》、《毗尼日用切要》、《黑白布萨》、《药师忏法》、《剃度正范》、《传戒正范》、《僧行轨则》、《三反五八戒正范》等传世。
甘雨(1823年-1895年),字润之,又字慰农,晚年自称卧云老人,云南楚雄人,清代画家。甘雨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好学不倦,著述颇多,除《姚州志》外,有《小儿四言训》、《女儿四言训》、《泸江归吟集》、《闲余琐录》、《读书谈》、《选择精要便检》、《补过斋遗集》等著作传世。
池生春(1798年-1836年),字龠庭,别号剑芝,楚雄鹿城人,明清楚雄“八大翰林”之一,楚雄著名历史人物。他出生在一个穷秀才家庭,12岁人邑庠,后补廪生,21岁中举,25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又授编修。池生春一生,勤学奋著,留下不少传世佳作。除《入秦日记》、《直庐记》外,尚有《池司业遗稿》、《池司业遗集》等。
刘策(?-1630年),字范董,武定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天启元年(1621)春起天津兵备,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召拜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五年冬,为逆党劾归。崇祯二年(1629)夏起故官,兼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后金兵由大安口入内地,刘策不能御,被劾。祖大寿东溃,刘策偕孙承宗招使还。崇祯三年正月初十日,与总兵张士显并逮,斩于市。
莫肇衡(1895年-1938年),云南省广通县(现属禄丰县)人,抗日英烈。在台儿庄东南火石埠村遭遇东庄来袭之日军时,他指挥战士们展开肉搏战,不幸被一颗子弹射进了胸膛。在被战敌士抬往战地医院途中,莫肇衡挣扎着扯下浸满鲜血的征衣,在战友搀扶下于道旁一块石头上,用血写下了“壮志未酬身先死”七个字后,一腔热血喷出,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