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锡铭,光学、激光专家。广东东莞人,中科院院士、光学和激光专家,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开拓者之一。现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曾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氦氖气体激光器,独立提出激光器Q开关原理,发明了“列阵透镜”,提出了“光流体模型”。
莫毅明,数学家,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和明德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籍贯广东东莞,1956年5月生于香港。197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硕士学位,198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多复变函数论、复微分几何与代数几何的研究。曾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2014年任《数学发明》编委,并被国际数学联盟委任为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菲尔兹奖选委。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港科院院士。
赵淦森,东莞人,计算机安全博士,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主要进行云计算、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研究。在英国期间曾任英国Nexor公司的兼职高级安全技术顾问、甲骨文英国(Oracle UK)终身高级工程师。2008年由中山大学作为海外人才引进,2010年由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优秀人才引进,现任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中心副主任。
齐欣,东莞中子科学中心(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技术部电源组组长。入所后就承担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关键设备——我国第一台25Hz谐振电源的研制工作,该课题也是CSNS项目第一个开展专项技术研究的课题。带领的此课题组首次自主研发成功兆瓦级谐振电源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通过原创性电流谐波注入解决了动态磁场的控制问题,控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2年出生,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博士于200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毕业,而后进入英国最大的国家实验室——卢瑟福实验室攻读博士后,并从事散裂中子源应用拓展工作。她曾是英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实验室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是欧洲散裂中子源科技委员会委员。2016年3月份,张书彦回国,在东莞市政府的资助下,在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创办了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
陈绍澧,物理化学家,广东东莞人。194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50年毕业于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化工系,获理学硕士学位,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率先在中国开展了润滑油脂微结构、胶体稳 定性和化学性能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观点,是中国润滑化学、润滑剂作用机理和应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邓植仪(1888-1957),字槐庭,广东省东莞县人,著名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20年代初,参与筹建广东大学和中山大学,长期担任两校教授、农学院院长、教务长之职。1930年创建广东土壤调查所,率先在广东开展分县土壤调查。1935年创建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为当时国内唯一培养土壤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机构。同年与彭家元合著《土壤学》,为广东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开创、巩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谢志光(1899-1967),东莞东坑镇新门楼村人,中国临床放射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放射学的创建、奠基人,对中国放射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谢志光在坚持医疗实践和教学的同时坚持医学科学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在X线诊断学、放射治疗学、放射物理机械学、放射生物学、X线检查技术等方面都有创见,并培养了大批放射学人才。
邓鸿仪,东莞市桥头镇邓屋村人,1914年毕业于美国麻省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回国任职广东省建设厅技术官员,受委任筹办广东省一间水泥厂。新中国成立后调到天津大成五金厂任厂长、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邓盛仪,字典初,东莞市桥头镇邓屋村人,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与其兄邓鸿仪在广州创办了制钉厂、钢窗厂。抗日战争时期转到香港继续创办较大规模的制钉厂。钢窗厂,任董事长。钉厂所出产的歌型号铁定和钢钉,打破了外国产品垄断,还远销国内外。曾任香港中华工商总会副会长、会长,并任广东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