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经》出自汉译南传大藏经第26册小诵经,该经在北传佛教中少有耳闻,但在南传佛教中极为重视,被奉为在家人日常修持佛法的入门宝典。该经为巴利语系南传五部经藏中,十五种小部《阿含经》里第一种集内所收的第一经。
《地藏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分别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在佛门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众生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现如今读诵金刚经的人也越来越多。金刚经所包含的智慧是深厚的,虽然在理解的时候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只要你能认真的去读诵经文,用心去理解,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变得豁然开朗,而你对一切事物也能做到放下、舍弃。禅宗六祖惠能听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开悟了,这句话就是《金刚经》的眼睛。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经品,由于观世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经文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经品本。经文的原本,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品。直到隋代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的《添品法华经》,此品才有了重颂,这和比较晚出的梵文本和藏文译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相一致(梵、藏本比隋译还要多出七个颂)。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常诵《大悲咒》,可以灭除累劫重罪障难,获得一切安乐圆满,乃至成就无量功德善法。
《观音心经》,详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个字,当时有多种译本,其中以大唐玄奘所译为主,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楞严经》,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10卷。此经的译者般剌蜜帝大师,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义。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有二十八品共八万余字。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妙法莲华经》 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共有十二章,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增一阿含经》是佛教基础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此经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经中也多处提示了“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萨道思想,还记载了第一次佛经结集之菩萨藏集结,阿难在窟内与诸大声闻完成四阿含的集结后,又发心会同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集集结大乘菩萨道经典,“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赞叹“方等大乘意玄遂”、“难明难了不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