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时称为“绍兴文戏”,1938年改称越剧。越剧有不少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柳毅传书》《打金枝》《玉堂春》《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越剧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绍兴嵊州乃至浙江在戏曲领域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也是浙江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酒,又称绍兴黄酒、绍兴老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在绍兴境内所产黄酒的总称,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也是浙江绍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绍兴黄酒酿造历史非常悠久,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南北朝时期,黄酒已被列为贡品。绍兴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色清味醇,分为元红酒、加饭(又称花雕)酒、善酿酒、香雪酒四个品种。绍兴黄酒多次荣获金牌和优等奖状,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绍兴腐乳,当地人叫“霉豆腐”,是绍兴最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绍兴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而绍兴腐乳制作技艺是最具绍兴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2016年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类代表性非遗项目。绍兴腐乳的制作要经过十多道工序,采用优质黄豆作为原料,经严格筛选、除杂去残;再经浸泡、冲洗、磨煮、滤渣、点浆、压坯、划坯成形、发酵等工序。制成的绍兴腐乳细腻松酥、色泽滋润,其香略似老酒,浓郁则过之,味道咸鲜适口,质酥软则入口即化。Maigoo小编推荐绍兴美食类非遗项目:绍兴乌干菜、绍兴菜、绍兴酱油、上虞特色豆制品、嵊州小笼包、安昌腊肠、嵊州炒年糕、紫阆黄公糕、新昌玉米饼等。
绍剧,又称“绍兴乱弹”,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中国传统戏曲剧种,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绍兴在传统戏剧类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绍剧,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是一种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调的绍兴地方戏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绍剧拥有400多个剧目,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等。如今,绍剧是绍兴除越剧外,在戏曲文化领域中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一顶小毡帽、一只乌篷船、一碟茴香豆、一碗绍兴女儿红,在曲水流觞间观一场传统的社戏,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绍兴透着江南水乡浓浓的风情,这也是我们最先熟知的绍兴水乡社戏,水乡社戏也因此在鲁迅笔下闻名全国。水乡社戏是浙江绍兴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绍兴民俗类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水乡社戏汇集和体现了不同剧种的表演风格,也充分展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如今,水乡社戏已成为游客来绍旅游,观看的表演之一,是绍兴一张响亮的文化旅游名片。除了水乡社戏,绍兴民俗类代表性非遗项目还有大禹祭典、舜王庙会
越窑青瓷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因其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宁波等地,故名越窑青瓷。上虞为青瓷源头、青瓷故乡、青瓷圣地,上虞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制作奇妙、功用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虞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入选2011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绍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上虞越窑青瓷的制作,要经过开采、粉碎、筛选、淘洗、沉淀、陈腐、练泥、成型、晾坯、修坯、装饰、施釉、烧制等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出来的青瓷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
西施传说是浙江省绍兴地方代表性的民间文学,是中国丰富多样的人物传说之一,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绍兴民间文学类的代表性非遗项目。西施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象征,而西施传说的发端地是绍兴暨。西施传说产生于春秋末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传承历史,传播地域非常广泛,国内外家喻户晓。西施传说以吴越争战为历史背景,以西施一生传奇经历为主干,以人物传说(如“东施效颦”)、地名传说(如“白鱼潭”)、物产传说(如“香榧眼”)、风俗传说(如“三江口水灯”)等为枝叶,从不同角度歌颂了西施的美丽、善良和“为国甘献身”的奉献精神。绍兴民间文学类非遗:梁祝传说、王羲之传说、徐文长故事、绍兴童谣等。
石桥营造技艺是浙江省绍兴市地方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种类多、工艺精湛,是绍兴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石桥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堪称全国之最,正是绍兴石桥营造技艺,使绍兴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桥乡”。绍兴石桥营造技艺门类齐全,其中包括了石梁桥、折边拱桥、半圆形拱桥、马蹄形拱桥、椭圆形拱桥、准悬链线拱桥等各类石桥的建造技术,特别是绍兴特有折边拱桥营造技艺、超时代水平的古悬链线拱桥营造技艺,为国内所罕见。据买购网小编了解,绍兴著名的古石桥有古纤道桥、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泗龙桥、太平桥、东双桥等。
绍兴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是流行于浙江绍兴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曲艺艺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绍兴莲花落形成于清代道光和咸丰年间,以绍兴方言说唱,为浙江现存主要地方曲艺之一,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唱词通顺流畅,幽默风趣,有说有唱,以唱为主,为群众喜闻乐见。代表性曲目有《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MAIgoo小编推荐绍兴著名的戏曲类非遗项目还有绍兴目连戏、绍兴平湖调、绍兴摊簧、绍兴宣卷、绍兴词调等。
嵊州竹编是绍兴嵊州市地方传统工艺品,以编织精巧、工艺繁杂、花色丰富著称,其制作技艺于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绍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今已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嵊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七千余个花色品种。其编织方法粗细并茂,细者,能在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则充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工致质朴。
研究声明: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榜单是Maigoo小编主要依据绍兴地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情况以及在绍兴地区的影响力等因素进行选择,参考联合国、国务院及浙江省、绍兴市政府评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帮助您了解绍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