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丝绸之府”“蚕桑之乡”,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重要传承保护地之一。嘉兴蚕桑丝织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重要性代表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著名的传统技艺,也是嘉兴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嘉兴,“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嘉兴桑蚕丝织技艺以乌镇为代表,乌镇丝绵是嘉兴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所出产的丝绵质地坚柔、色泽洁白、匀薄如纸。
海宁皮影戏是江南皮影戏的典型代表,自南宋传入海宁后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海宁皮影戏的唱词和道白为海宁方言,是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海宁皮影戏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宁皮影戏。据MAIgoo小编了解,海宁皮影戏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与甘肃的环县皮影、陕西华县皮影戏、河北唐山皮影戏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兴粽子是浙江嘉兴的一大美食名片,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而嘉兴粽子又以“五芳斋粽子”最具代表性,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以箬香芬芳和润,入口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国内。而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类代表性非遗项目。五芳斋粽子制作选料考究,按传统工艺配方精制,制作上有独到之功。五芳斋粽子先后荣获浙江省名特优产品“玉兔奖”、商业部“金鼎奖”、首届国货精品奖、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Maigoo网编辑推荐嘉兴其他著名粽子:真真老老粽子、三珍斋粽子等。
嘉兴端午是传统节日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发端于纪念春秋末期我国名将伍子胥,是江南水乡独特的传统节日活动,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嘉兴端午习俗萌芽于南宋时期,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嘉兴端午习俗主要内容包括祭祀习俗、饮食习俗、娱乐习俗和信仰习俗,主要活动有:规模盛大的伍子胥祭祀;在南湖上举行龙舟竞渡和摇快船竞技;除民间裹粽子外,还有挂菖蒲艾叶、燃熏苍术白芷、佩香袋、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吃“五白”(白干、白鳌、白菜、白切肉、白斩鸡)、吃煨蛋等民间习俗。
硖石灯彩是嘉兴海宁的传统美术品,在全世界均享有盛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嘉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嘉兴美术类的代表性非遗项目。硖石灯彩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间已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硖石灯彩是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刺绣等工艺于一体传统手工艺品,一般分座灯、提灯、壁灯、挂灯和礼品灯五大类,采用竹篾为骨架造型,糊纸绘图,手工针刺花纹,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点亮灯彩后灯光透过针刺图案,勾画出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
平湖钹子书,因其使用的主要乐器为钹子而得名,是嘉兴地方曲种,是浙江省著名的民间曲艺形式,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嘉兴曲艺类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湖钹子书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平湖方言演出,集说、唱、演于一体,而以说表见长。其演唱形式较为简单,常用一面钹子、一根竹筷、一块醒木为伴奏乐器,边敲边唱。后来增加了二胡、弦子、琵琶、扬琴等伴奏乐器,逐渐形成规模。平湖钹子书以单挡方式演唱,曲调包括长调、慢调、急调、哭调等,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淳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带有吟诵风格,句末往往出现拖音,余音袅袅,别有韵味。
秀洲农民画,又称“秀洲现代民间绘画”,产生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是农民从纺织、稻作、民俗等文化中吸纳了灶头画、蓝印花布、剪纸、刺绣、服饰、建筑等民间艺术,采用夸张、变形与平面装饰等艺术手法而创作的,是我国十大农民画之一,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嘉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秀洲农民画汲取当地传统的剪纸、刺绣、灶头画、蓝印花布等民间艺术元素,在创作技法上形成一种时空自由的独特表现手法,构图饱满,造型谐趣横溢,彰显出雅俗兼蓄的审美情趣;在造型和用色讲究民族性和民间性,作品朴实、粗犷、灵秀、乡土气浓、现代感强,富有艺术个性;作品的题材、风格多样,绘画形式有水粉、版画、油画和水墨画等。
桐乡蓝印花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是嘉兴桐乡著名的传统工艺品特产,在浙江久负盛名,制作工艺被评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成为嘉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桐乡蓝印花布采用天然蓝靛染料,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图案丰富多彩,风格朴实大方,造型清新秀美,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这项具有浓厚江南民间艺术风格的传统手工艺在传统制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向实用性、装饰性、收藏性发展,成为嘉兴地域特色浓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嘉兴灶头画,又称“灶画”、“灶壁画”,是嘉兴市民间传统美术,是指民间艺人用烟灰、水彩、色粉颜料绘制在乡间农家柴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纹样,也是江南典型的乡土艺术,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嘉兴美术类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嘉兴灶画是以灶头为载体来完成的,民间艺人在约3平方米的灶壁上,依灶绘图,适形造型,一般多用白酒调制颜料,造型以黑线勾勒为主,敷以红、蓝、白、黑等色。嘉兴灶头画色彩鲜艳,画面匀称,布局合理,主题突出,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灶头画的代表作品是“松鹤同春”,用松树和仙鹤组成一幅画,寓意延年益寿。
南湖画舫制作技艺是嘉兴著名的传统技艺,是以杉木、红木为主要原料,使用传统木工工具,具有钻眼、打钉、拼接、验缝等十个主要工序的传统造船工艺,于2017年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入选第三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名单,成为嘉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制成的画舫俗称丝网船,有双夹弄、单夹弄之分,分前舱、中舱、后舱。前舱搭有凉棚,周饰精美图案花纹,前舱与中舱间有舱门可以启闭。中为客舱,有桌椅,四周为雕花窗栏。舱后为卧房,设有床枕。后舱为厨灶,用以烹饪南湖船菜等美味佳肴。南湖画舫上的雕刻图案十分精美,主要有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观赏性。
研究声明: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榜单是Maigoo小编主要依据嘉兴地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情况以及在嘉兴地区的影响力等因素进行选择,参考联合国、国务院及浙江省、嘉兴市政府评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帮助您了解嘉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