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是流行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传统民俗,传承上千年,是中国上古楚文化和端午礼俗等的活态见证,也是中国端午节习俗保存最完整的民俗。屈原故里端午民俗隆重而欢愉,一般端午分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如今,屈原故里端午节既保留了祈福禳灾、辟邪祛毒等节俗本意,又通过世代相沿的传统仪式和习俗活动,形成了三过端午、祭祀屈原、龙舟竞渡、游江招魂、粽子寄情、骚坛诗会、亲邻自乐等习俗,具有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端午节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民间民俗传统节日之一。苏州的五月端午习俗,历史悠久、全民参与、久盛不衰,内容极为丰富,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非常有特色的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传承,也是国内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整的端午习俗。苏州端午节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后随着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了苏州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市民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经济特征、文化发展相对应的端午民俗活动,有龙舟表演、挂艾叶菖蒲、包粽子、吃端午饭等习俗。苏州端午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端午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2300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殉国成就千古绝唱,汨罗因此成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两千多年来,汨罗江畔一直保留着独特的端午节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地方习俗,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汨罗境内沿江的各个古镇都会有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的特殊习俗,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观龙舟、回娘家、辞端阳、插艾叶、喝黄酒等风俗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兴粽子在全国闻名遐迩,而与粽子有关的“嘉兴端午习俗”,是江南水乡独特的传统节日活动,也是我国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发端于纪念春秋末期我国名将伍子胥。嘉兴百姓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因此都要举行祭祀伍子胥等活动。嘉兴端午节庆隆重,习俗多样,独具特色,主要活动有:规模盛大的伍子胥祭祀;在南湖上举行龙舟竞渡和摇快船竞技;除民间裹粽子外,还有挂菖蒲艾叶、燃熏苍术白芷、佩香袋、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吃“五白”(白干、白鳌、白菜、白切肉、白斩鸡)、吃煨蛋等民间习俗。嘉兴端午习俗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兴是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
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是海峡两岸民众于端午节在福建省石狮市蚶江共同举行的水上端午节庆活动,在民间素有“云南陆地泼水,蚶江海上泼水”之说,是国内闻名于世的传统端午节民俗活动,是世界上唯一的“海上泼水节”。闽台对渡文化节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农历五月初五,海峡两岸数万民众在蚶江举行“放王船”仪式,同时展现采莲、海上泼水、龙舟竞渡、捉鸭子等传统民俗活动。同日,台湾鹿港举办“送春粮”仪式,与蚶江“放王船”活动相对应。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大连池药泉会,又称“圣水节”,是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达斡尔、鄂伦春、蒙古、满、汉等民族群众在药泉举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端午节庆民俗活动。五大连池药泉会至少在民间传承了上千年,每年在端午节前后各族民众在药泉聚会敬神祈福,相沿成习,传承至今。五大连池药泉会的民俗活动有祭敖包、抢“子夜水”、篝火晚会、踏青、折柳采蒿、露水洗脸、抹黑祈福、民间技艺表演、“射猎饮泉”仪式、“泉湖灯会”、“洗眼明目”、钟灵庙会、黑龙庙会、“弃石祛病”等。五大连池药泉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五大连池风景区于1984年开始举办圣水节,至今已成功举办30多届,被列入“中国百大节庆”,素有“中国北方民族狂欢节”之称。
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主要活动有制作神舟、唱大戏、巡游、送神舟下水等仪式和活动。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农历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直至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活动。神舟会借助“送神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禳灾祈福,是端午节俗中最壮观的一种民间盛会,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该活动规模宏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至今传承不息,它集中、生动地表达了古代民间端午习俗的内容,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据买购网小编了解,西塞神舟会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店划龙船习俗是上海宝山罗店地区的传统端午民俗,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留存至今,形成黄浦江流域最富地域特色的端午龙船遗风,也是长三角地区端午时节的知名民俗活动。罗店端午划龙船活动保留了江南古老的民俗形态,这在祭祀仪式、船体装饰和水上表演几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罗店划龙船“轻竞驶、重观赏”,由台角、打招、吹打等水上表演组成。与此同时,陆上表演也丰富多彩。划龙船以端午正日为始,通常进行五到七天,其中包含立竿、出龙、点睛、接龙、送标、旺盆等聚众共行的祭祀仪式。罗店龙船特色鲜明,久负盛名,在江浙沪端午竞渡活动中独树一帜。罗店划龙船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海嗦啰嗹习俗,又名“采莲”,是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人民祛病弭祸、祈求安康的一种民俗活动,该习俗源于中原地区的古老民俗,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保存十分完整,并在民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著名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每逢端午五月五,人们抬出供奉的龙王头雕像巡境,撑幡醉舞的旗手、敲打铜锣的铺兵、走着科步的花婆等,高唱歌谣,焚香叩拜,入户采莲,遍至港埠船家。此外,安海嗦啰嗹的端午习俗还包括“煎饦补天”、结粽、插松艾等活动。安海嗦啰嗹习俗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常龙舟胜会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在每年端午节举行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江南水乡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每逢端午节,五常家家户户挂百草、吃“五黄”,自发组织龙舟胜会,成为五常不可缺少的端午民俗活动。五常龙舟胜会的特点是竞技巧、闹龙舟,重点突出一个“划”字,并不刻意强调以速度取胜。除赛龙舟,“请龙王”、讨飨、披红、抱小孩、龙船水洗门槛、谢龙王、喝龙王酒等都是五常龙舟胜会中的特色习俗。五常龙舟胜会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aigoo小编推荐国内其他著名端午龙舟习俗:蒋村龙舟胜会、大澳龙舟游涌、泽林旱龙舟、道州龙船习俗等,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名称 | 项目类别 | 公布时间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端午节(五大连池药泉会)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扩展项目 | 黑龙江省黑河市 |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 | 民俗 | 2008(第二批) | 扩展项目 | 上海市宝山区 |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 民俗 | 2006(第一批) | 新增项目 | 江苏省苏州市 |
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 | 民俗 | 2008(第二批) | 扩展项目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端午节(嘉兴端午习俗)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扩展项目 | 浙江省嘉兴市 |
端午节(蒋村龙舟胜会)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扩展项目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 | 民俗 | 2008(第二批) | 扩展项目 | 福建省晋江市 |
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扩展项目 | 福建省石狮市 |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 民俗 | 2006(第一批) | 新增项目 | 湖北省宜昌市 |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 民俗 | 2006(第一批) | 新增项目 | 湖北省秭归县 |
端午节(西塞神舟会) | 民俗 | 2006(第一批) | 新增项目 | 湖北省黄石市 |
端午节(泽林旱龙舟) | 民俗 | 2014(第四批) | 扩展项目 | 湖北省鄂州市 |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 民俗 | 2006(第一批) | 新增项目 | 湖南省汨罗市 |
端午节(大澳龙舟游涌)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扩展项目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端午节 | 民俗 | 2006(第一批) | 新增项目 | 文化部 |
端午节(道州龙船习俗) | 民俗 | 2021(第五批) | 扩展项目 |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