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地形以低平的冲积平原为主,山区和丘陵仅占总面积的4.6%,市区周围有大面积可耕地,适宜农作物种植,是京津地区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基地。境内广大的平原区是天津重要的粮食产地,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薯类等旱粮作物为主;东部滨海平原等低平带是天津北方稻米的主要产区之一,“小站稻”以品种优良而闻名。自2016年以来,天津常年粮食播种面积超过500万亩,粮食年产量超过200万吨,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水稻。其中,宝坻区和武清区是天津市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均超过50万吨。静海区、蓟州区、宁河区也是天津市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产量均超过30万吨。
玉米是天津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自2013年以来,天津市玉米产量均超过200万吨。天津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蓟州区、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静海区、滨海新区和北辰区等区域,这些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宜玉米的生长。
小麦是天津第二大粮食作物,自2010年以来,天津市小麦产量均超过50万吨。天津小麦主要种植区位于宝坻区、东丽区等。
天津市是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其水稻种植分布广泛,主要种植区域包括宁河区、宝坻区、东丽区和津南区等。
从天津全市来看,自2010年至2022年,天津市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面积总体上处于增长的趋势,粮食播种面积由2010年的31.14万公顷(折合467.1万亩),增长至2022年的37.67万公顷(5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增长了近百万亩。粮食产量由2010年的160.56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256.2万吨,创历史新高,12年来增长了95.64万吨,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59.6%,增长迅速。此外,天津市玉米产量和小麦产量总体上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天津市粮食产区主要集中在武清区、蓟州区、宝坻区、西青区、滨海新区、宁河区、静海区、北辰区、东丽区等市辖区,而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因城市化水平高,没有第一产业(农业),即粮食产量为0。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粮食产量超过50万吨的区有2个,分别是宝坻区和武清区;粮食产量在10万吨至50万吨之间的区有3个,依次是静海区、蓟州区、宁河区;而滨海新区、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粮食产量在1万吨至10万吨之间。其中,宝坻区是天津粮食产量最高的区,粮食产量达到69.21万吨。
年份 | 粮食种植面积(万公顷) | 粮食产量(万吨) | 其中:小麦产量(万吨) | 其中:玉米产量(万吨) |
2023年 | 39 | 255.7 | 74.5 | 120.7 |
2022年 | 37.67 | 256.2 | 73 | 123.8 |
2021年 | 37.35 | 249.87 | 72.16 | 118.28 |
2020年 | 35.02 | 228.18 | 62.86 | 109.7 |
2019年 | 33.93 | 223.25 | 60.47 | 115.18 |
2018年 | 35.02 | 209.69 | 57.13 | 110.55 |
2017年 | 35.14 | 212.27 | 62.41 | 119.29 |
2016年 | 36.2 | 200.4 | 58.9 | 118.69 |
2015年 | 35.21 | 184.48 | 58.06 | 107.82 |
2014年 | 34.67 | 178.19 | 57.21 | 101.8 |
2013年 | 33.39 | 177.44 | 55.96 | 102.5 |
2012年 | 32.29 | 163.56 | 54.66 | 92.73 |
2011年 | 31.07 | 163.16 | 53.31 | 94.62 |
2010年 | 31.14 | 160.56 | 52.62 | 92.93 |
排行 | 市辖区 | 2023年粮食产量 | 2022年粮食产量 | 2021年粮食产量 |
1 | 宝坻区 | 69.21 | 68.25 | 68.2 |
2 | 武清区 | 51 | 52.35 | 50.13 |
3 | 静海区 | 38 | 39.01 | 37.98 |
4 | 蓟州区 | 38 | 37.37 | 35.77 |
5 | 宁河区 | 34.01 | 32.67 | 32.11 |
6 | 滨海新区 | 10.91 | 11.27 | 9.24 |
7 | 北辰区 | 5.5 | 5.3 | 4.8 |
8 | 西青区 | 3.3 | 3.34 | 3.19 |
9 | 东丽区 | 2.92 | 2.54 | 2.5367 |
单位:万吨/年
注:粮食产量为抽样调查数据,均为年末数据,数据截至2023年末;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因城市化水平高,无农业种植;津南区为天津市水稻主产区,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