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板块。目前下辖5镇5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3万人。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建区29年来,常州高新区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初步形成了智慧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以占全市11.6%的土地、14.7%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9%的经济总量、21.5%的财政收入、27.7%的到账外资和36.0%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常州高新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既有良渚文化遗存象墩遗址,也有“南朝历史齐梁文化”和“明清朝代孟河医派文化”,形成了丰富绚丽的人文景观。
2020年,常州高新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社会大局稳定有序,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
下一阶段,我区将立足“十四五”继往开来的时代方位,精准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紧紧围绕“城市新中心、创智新高地、滨江宜居城”的发展定位,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力开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六个明显提升”。
常州高新区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拥有常州市全部的25.8千米长江岸线,常州国际机场、京沪高铁常州北站以及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省内最大内河港奔牛港坐落区内,沪宁高速、常泰高速、S338、S122、S239、新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穿境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