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 放大镜原理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璞玉惊华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本质上来说就是光的折射。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放大镜的原理

放大镜可以用来观察物体细微之处的仪器,是一种简单的目视光学仪器,属于一种焦距小于眼的明视距离的会聚透镜。人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可以形成一个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如果视角变大,那么在眼中形成的像也会越大,就能准确看到物体的每一细微之处。

将物体移近眼睛,就能使人的视角加大,但由于人眼的调焦能力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放大镜,把物体放在眼睛前面,同时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外面,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放大镜就能够达到放大视角的目的。

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

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放大镜的形状是两边薄,中间厚。光线通过它的时候会发生折射,聚到一点上,我们把这一点叫焦点。用放大镜看东西时,如果我们的眼睛正好在这个焦点上,从物体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进到眼睛里,眼睛就会以为光线是从远方直接射进来的,使我们觉得这个物体比原来大了许多。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时候,首先要使物体和镜面保持平行。然后调整放大镜和物体间的距离,直到要看的物体十分清楚时为止。

这时,我们的眼睛正好是在放大镜的焦点上。另外,千万不要用放大镜看太阳。因为放大镜能把阳光聚集在一起,温度很高,会把眼睛烫伤。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眼镜式放大镜主要特点 眼镜式放大镜使用方法
眼镜式放大镜,顾名思义,是可以像眼镜一样戴在眼睛上的放大镜。眼镜式光学放大镜分为单光眼镜、双光眼镜、半截眼镜和刻装在眼镜上的单光放大镜。使用眼镜式放大镜十分方便,不需要像手持式放大镜一样需要用手拿着,这样可以解放双手,方便进行更多的操作。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眼镜式放大镜的相关知识吧。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 放大镜原理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本质上来说就是光的折射。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放大镜倍数的标准是什么 放大镜倍数计算公式
放大镜可以让我们观察细小的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放大镜倍数的标准就是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也有自己的倍数计算公式,想知道具体是什么吗?快点击和我一起到文中看看吧!本文将简单介绍放大镜的倍数标准以及倍数计算公式。
台式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怎样正确使用台式放大镜
台式放大镜,类似于台灯形状,放于桌面的放大镜,适用于电子工程师对细微元件,元件密集的线路板进行观察和检验,或医务人员、美容师等需要照明放大的工作。台式放大镜具有放大与照明双重组合、美化工作环境、减轻视觉疲劳等特点。那么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台式放大镜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介绍。
凸透镜成像原理和公式 凸透镜与凹面镜有什么区别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那么你知道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凸透镜最经典的应用就是放大镜。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凹透镜,那么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下详细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