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鼻咽部解剖位置隐蔽,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难,容易延误,应特别警惕。常见症状为:
1、鼻部症状
早期可出现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未引起患者重视,瘤体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引起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2、耳部症状
发生于咽隐窝的鼻咽癌,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鼓室积液,临床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3、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转移者较常见,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60%,转移肿大的淋巴结为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呈进行性增大,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
4、脑神经症状
瘤体经患侧咽隐窝由破裂孔侵入颅内,常先侵犯Ⅴ、Ⅵ脑神经,继而累及Ⅱ、Ⅲ、Ⅳ脑神经而引起头痛,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等脑神经受累症状;瘤体直接侵犯或由转移淋巴结压迫,可导致Ⅸ、Ⅹ、Ⅺ、Ⅻ脑神经受损,引起软腭瘫痪、呛咳、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
5、远处转移
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病毒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1、遗传因素
鼻咽癌患者具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侨居国外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保持着较高的鼻咽癌发病率,决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某些遗传因素和鼻咽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EB病毒
Old等1966年首先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EB病毒抗体,近年应用分子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证实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有EBV DNA特异性病毒、mRNA或基因产物表达,更证实EB病毒在鼻咽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EB病毒的研究已成为探索鼻咽癌病因学中的重要方面。
3、环境因素
我国鼻咽癌高发区居民多有进食咸鱼、腊味等腌制食品习惯,这些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动物诱癌实验发现亚硝胺类化合物可在大鼠诱发出鼻咽癌。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微量元素镍含量较高,鼻咽癌患者头发中镍含量亦较高,动物实验证实镍可以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另外,缺乏维生素和性激素失调可以改变黏膜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鼻咽癌能否治治愈,要根据患者的身心素质、具体的病情、是否及时治疗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1、身心素质
患者的身体素质越强,心态越好,在治疗时的恢复就越快,治愈的机会就越大。反之,身体比较虚弱、心态消极的患者在治疗时不仅恢复较慢,还极有可能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2、具体的病情
随着医生水平的快速发展,目前,只要早期鼻咽癌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可以实现治愈的目的。但是鼻咽癌发展到中晚期时,就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是因为中晚期的癌细胞发生了扩散转移,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是否及时治疗
上面有讲到早期鼻咽癌患者是可以实现治愈的目的,但是如果发现鼻咽癌未能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的话,很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病情被延误,减少治愈的机率。
鼻咽癌大多属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因此,放射治疗为首选方案,其次为化疗或手术治疗。
鼻咽癌有向周围组织浸润的特点,靶区一般设计较大、且不规则。近年来,在多数医疗单位已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它能最大限度将放疗剂量集中在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减少对邻近组织损伤。根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其3年控制率为92%~93%,总生存率70%。虽然其总生存率获得较好的提高,但其远处转移后生存率仍不理想,远处转移仍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鼻咽癌放疗中质子照射治疗,其剂量分布均匀且对其邻近组织射线剂量少,适合用于放疗后残灶及复发灶。但由于设备昂贵,尚未能普及。
鼻咽癌化疗疗效不高,但可以采用诱导化疗与同期放化疗以增强放疗敏感性,有效药物有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紫杉醇、环磷酰胺等。当前对放化疗的综合最佳方案还有待探索。目前,已有单位在研究应用分子标志物来预测放化疗的敏感性,在试验中已取得可喜成绩。
放疗后残留或局部复发灶,挽救性手术仍为一有效手段,其适应证包括:
(1)根治性放疗后3个月鼻咽部原发灶残留,病变局限。
(2)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局部复发。
应用于晚期患者或联合放化疗。采用方法:放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或尼妥珠单抗,但其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5、药物外治
1、鼻咽癌放射治疗引起的干性皮炎可用青黛蜜调外敷,或莪术油外敷,湿性皮炎科用双柏散外敷或浸洗。粘膜反应(充血、水肿、上皮脱落或渗出物形成白膜)可用野芋煎水内服,或用喉风散、六神丸外搽。
2、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予双柏散200~400g加热或冷敷。颈部淋巴结破溃可予紫金锭数片,食醋或凉开水研化,药棉蘸取外敷。
1、鼻咽癌头痛
(1)体针:取巨髎、四白、合谷、支沟穴。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达到穴位深度,产生酸、麻、账感后中等刺激,留针5~10分钟。每日1次,5日为1疗程。
(2)耳穴:上颌透额,肾上腺透内鼻,神门透交感,中等刺激,留针2分钟。疼痛剧烈时可体针、耳针并行。
2、鼻咽癌放疗期间
(1)穴位:太阳、攒竹、阳白、鱼腰、四白、迎香、下关、颊车、承浆、合谷、太溪等。方法:用2.5~4cm毫针浅刺;平补平泻,以局部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隔1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上述穴位任意分2组,交替使用。
(2)穴位:太阳、印堂、神庭、百会、内关、膻中、足三里等。方法:用2.5~4cm毫针浅刺,平补平泻,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隔1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从初发症状到死亡的自然病程从3个月到数年不等,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高线性能量传递放疗设备质子与光子混合照射,其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10年生存率达35%,随着放射治疗设备更新,放射治疗技术改进,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