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根据防晒原理,可将防晒霜分为物理防晒霜、化学防晒霜。
物理防晒,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物理学原理,这种防晒霜的原子微粒是片状的,当在脸上涂开的时候,就象镜子一样,反射阳光,达到防晒的目的。 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就都属于物理性防晒成份。它们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使得紫外线无法穿透皮肤表面,两者皆可提供周全的UVB防护,其中以氧化锌更能阻绝UVA。典型的物理性防晒成份呈白色、糊状,且在接触到水以后变成蓝色。但是这一类产品也有一定局限:对于肤色较深的人来说,其润色效果可能不太自然;对于肤质较干的人来说,不够滋润;不适合做全身防晒;必须使用卸妆产品帮助卸除干净,等等。
化学防晒,就是用化学成分来防晒,这种防晒霜是利用吸收的原理来防晒,为一种透光物质,可吸收紫外线,使其转化为分子振动能或热能达到防晒的功效,如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等。涂在脸上后,原子吸收阳光,以防止阳光接触皮肤。 理论上,物理防晒要好于化学防晒,但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是化学防晒的。
1、涂抹部位
涂防晒霜时,不要忽略脖子、下巴、耳朵等部位,以免造成肤色不均。
2、清洗产品
每天晚上务必将防晒产品彻底清除干净,因此不要带着防晒霜休息和睡觉。
3、使用量要足够
防晒霜并不是涂上就有效,而要达到一定量才能发挥效应,通常防晒霜在皮肤上涂抹量为每平方厘米2毫克时,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晒效果。需要注意,SPF值不能累加,涂两层SPF10的防晒霜,都只有一层SPF10的保护效果。
4、不要混合使用不同品牌的防晒霜
混合使用会增加皮肤过敏的可能性。各个品牌防晒霜的成分是不一致的,如果混用,重叠在皮肤上,有可能造成成分相互干扰或相互排斥,降低了防晒功效,甚至引起皮肤过敏。
5、注意保存
如果长时间受热或太阳直晒,防晒霜效果可能降低。不可使用变质的防晒化妆品,因为它不仅防晒效果下降,而且更有可能刺激皮肤。
6、注意防晒死角
涂抹普通防晒品的时候,眼唇部肌肤也需要注意。但如果没有说明,或者使用针对眼部的防晒产品,不要随意用于眼周皮肤。
夏季由于油脂分泌的不同,肤质会有所改变。因此,人们应在购买前再准确地做一次皮肤测试。油性的肌肤应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应选择霜状的防晒用品;中性皮肤一般无严格规定,用乳液状的防晒霜则适合各种皮肤使用。不同的肤质,应该选购不同的防晒霜:
现在所有防晒品都特别标注了SPF。SPF和后面的数值表明了产品具有的防晒系数。消费者可以自己换算需要购买的防晒品SPF值。防晒霜的主要参数一般人会看SPF值,SPF是防晒系数(SUN proteetion Factor)的英文缩写,这个表示防晒霜能发挥防晒功效的高与低,SPF参数:SPF=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后)/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前)。
比如你的皮肤最低红斑剂量有15分钟,如果使用SPF为4的防晒霜后,在理论上来说,可以在阳光下逗留4倍的时间也就是60分钟,过60分钟以后皮肤才会呈微红。如果使用的是SPF8的防晒霜,那么就可以阳光下呆上8倍时间即是120分钟,依此类推。
一般说来,SPF指数越高,所给予的保护越大。一般环境下,普通类型皮肤的人用防晒品以SPF8至12为宜;皮肤白皙者用SPF30;对光过敏的人,要选择SPF值在12至20之间的为宜。上班族只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接触阳光,因此防晒指数在15以下即可。进行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推荐使用SPF20左右的防晒品。在高原烈日下活动或去海滩游泳,宜选用SPF30的防晒品。户外游泳时宜选择防水的防晒护肤品,但除游泳外,防水防晒护肤品应少用。
建议在购买防晒霜前做一次准确的皮肤测试。油性肌肤应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应选择霜状的防晒用品;中肤一般无严格规定,用乳液状的防晒霜则适合各种皮肤使用。
一般说来,SPF指数越高,所给予的保护时间越长。
不同的防晒产品有不同的适用对象,最好的办法是在购买之前,先在自手腕内侧试用一下。10分钟内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痛、痒现象,则说明对该产品有过敏反应,可以试用比此防晒指数低一个倍数的产品。如果还有反应,则最好放弃该品牌的防晒霜。
由于油脂分泌的不同,肤质会有所改变,应做一次肤质检测。油性的肌肤宜选择洁力较强的泡沫洁面用品和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宜选择乳性的洁面用品和霜状的防晒用品;中性皮肤的选择性较为广泛。乳液状、喷雾状的防晒霜基本上适合各种肤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