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滥用抗生素后果很严重!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
调查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输液量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
这53种疾病名单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类,其中不乏常见病、多发病。
内科
慢性病建议长期规律性口服药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解析:一些慢性无并发症的疾病需要长期规律性的口服药物,门诊上一般不建议病人输液或服抗生素。
出现感染或根据病情,一般会让患者输一些扩张血管的药品,出现这些病症,一般很少让患者输液。有“炎症”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用敏感抗生素才有效,而由病毒引起,或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外科
能简单治疗,不静脉注射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解析:一般能简单治疗的不建议患者静脉输液。静脉注射对人体静脉组织有一定损伤,如果患者发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处理起来有危险性。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术后可以不输液。
一些病人就诊时会要求输液,甚至还自己开药方,我们解释起来比较困难,若患者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外科手术后还是要使用抗生素的。
儿科
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解析:严格说,门诊上这几种疾病的确可以不用抗生素。孩子发热低于38℃,精神也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回去坚持一天,如果病情加重再服药。有的家长心疼孩子,想让孩子尽快康复,坚持要给孩子输液,医生一般都会解释,建议口服药。
秋季腹泻和感冒一样,是自限性疾病,用抗生素反而是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但中度脱水患儿还是需要输液,重度脱水患儿要住院观察。毛细支气管炎虽然带着“炎”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针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上患儿病情千差万别,90%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建议吃药,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血象不高也建议吃药,但孩子发烧或有合并性感染的要输液,儿科疾病发展多样变化快,对于一些混合感染的患儿也要输液,由患儿的情况决定。
妇科
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解析:慢性盆腔炎、宫颈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上述病情可能没有帮助,一般口服治疗或打针即可。
女性阴道内部环境同时寄存着多种菌群,菌群间相互抑制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摄入过量抗生素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但女性阴道炎分为很多种,笼统地说阴道炎不需要输液也不准确,要根据情况判断。
提醒:使用抗生素要遵循医嘱
口服药物是较安全的过程。药物进入体内后,有一定的吸收过程,若服用不当,及时发现还可补救,即用灌肠、致吐等方式,让毒物排出体外。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在抗生素的使用中,不要自行购买或在门诊就诊时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当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含有抗生素时,要询问自己的病症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不是必须服用抗生素才能治疗,并询问医生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将抗生素的范围扩大,统称为生物药物素。
滥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第一重: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 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第二重: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第三重: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第四重:耐药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 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一些人感冒了为了追求快点好,会主动要求”打点滴”也就是我们生活中说到的打吊针,那么其实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其实也算是个小手术,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因此,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在操作中要格外引起注意。如果说这些异物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如果大量不溶性微粒特别是石棉微粒进入人体,还能引起肺癌和白血病。你想想,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长期输液,特别是现在输液器上有过滤网结构的并不多,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越积越多就会损坏血管。”
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如果患者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只有在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时,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