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民俗】民俗文化中的数字禁忌 中外数字禁忌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聚焦中国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数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文字。各民族在对数的运用过程中,认为数是神秘莫测的,因而也就把数字神秘化,赋予其神圣的性质。于是在人们的观念里,数字也就有了善恶之别和吉凶之分。那么你知道民俗文化中的数字禁忌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

吉祥的数字

吉祥的数字一般是双数,结婚时忌讳选单日子,大概是怕有鳏寡之灾吧。广州春节家家必备金桔,它象征“大吉大利”,而在金桔市场上,那些标价两元八(谐“双发”)、八元八(谐“发发”)、十八元(谐“实发”,“实”在粤语中是“一定”的意思)等价格的金桔尤为抢手,正反映了人们对“八”这个数字的偏爱。特别有意思的是对电话号码的关注,人们非常愿意要“八”与“六”,“八”与“发”音谐,“发”就是“发财”,多好;“六”是顺,“六”和“六”连着更好,六六大顺嘛!

忌讳的数字

从“一”开始就有忌讳,原因很简单,“一”是单数。所以在给结婚或者祝寿人家赠送礼品的时候,一定要禁止送单数,以寄予好事成双的愿望。而相反,有的民族还忌讳数字“二”,如给死者家或者病患者送礼表示慰问时,就忌双数。满族、朝鲜族忌双日子出殡,其用意很明了,不希望不幸或痛苦再次降临,坏事成双。对“三”和“四”的忌讳也很普遍,因“三”与“散”谐音。扬州人做寿也忌讳这个数,所谓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指年龄的“三十”和“四十”。一层意思是“三十”和“四十”年岁不大,不应该做寿;另一层意思是“三”和“散”、“四”和“死”谐音,不吉利。林明峪《台湾民间禁忌》“婚嫁篇”说到,台语“四”与“死”同音,“由四的语音联想到死之影响所及,迄今有的医院为顺应病家的心理忌讳,绝无第四栋楼或第四号病房;公共汽车没有四路,否则不就成了死路一条?游览车及旅店据说亦无四号。大陆也有相类似的禁忌存在。以上所说显然是人们对死的惧怕,故凡“四”数都在禁忌之列。

“六”意味着顺顺利利,但湖北天、沔一带,人们竟以为“六”是不吉祥的,做菜(特别是吃鸡蛋)、送礼物等数目绝对不可能是“六”。当地人读“六”为“禄”音,因而“六”有“满禄”、即“死”的意思,所以人们百般避讳。

“九”与“久”谐音,含有长久之意,而畲族某些集居地却禁忌书写“九”字,遇“九”字一律都改写作“仸”。据说与畲族祖先为神犬的神话传说有关。“犬”与“九”形近,故忌之。“十八”是当今人们都认为很吉利的数字,它的谐音“要发”表达了人们希望发财致富的讨彩心理。但同样是“十八”这个数字,在畲族亦被列入禁忌,尤其是青年人的婚嫁喜庆之日,绝不能选在十八日举行,否则,将会像生前犯有罪孽的亡灵进入冥界一样遭受十八次磨难。由此可知,数字禁忌的吉凶观念是因时、因地、因民族、因行业等因素而有所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西方的数字禁忌

西方有些数字禁忌是我国没有的。西方最富神秘性和迷信色彩的不祥数字是“十三”,人们在多层建筑和医院病房的标号上对“十三”都避之惟恐不及;有些航空公司没有第十三号班机,旅馆没有第十三号房间;海员们厌恶在十三号启程。为什么西方人对“十三”这个数字如此惧怕?这可能与古代北欧关于煞神起源的传说有关。相传有十二位北欧神祇聚餐,煞神不请自来,于是一桌坐了十三位尊神,餐后煞神恶作剧,害的一位最受人尊敬的神灵丧生。另外,出卖耶稣的犹大因为迟到,在最后的晚餐上也是第十三个人,于是,“十三”便成为不吉利的数字。在法国巴黎,有召之即来的第十四号宾客,这样可使宴会摆脱“十三”这个数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秘书格雷斯·图利常常在最后一分钟被叫到白宫的宴会桌上充当十四号宾客代替迟到或早退的人。又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1930年诞生在苏格兰时,皇宫的官员们没有立即登记她的出生,因轮到她的登记号正好是十三。在日常生活中,西方人也往往设法不与“十三”这个数字遭遇。

十三号又逢星期五,则就更加不祥了。因为星期五也被认为是凶日,这可能与圣经的某些记载有关。有些古手抄本上记载夏娃和亚当被蛇引诱偷吃智慧之果时逢星期五,她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也是那一天;该隐杀害亲兄弟亚伯也是在星期五;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因此,这一天一直就被认为是罪恶累累的。在平时,人们就形成不在星期五结婚、启程旅行、乔迁新居、开始新的工作、剪指甲或翻动床垫的习尚。而且在19世纪以前,星期五曾是行绞刑之日,绞人的刽子手的薪金是十三个钱币,绞环有十三个绳圈,绞台有十三级等。正是如此多的历史文化因子积淀成许多西方人对数字“十三”和星期五的恐惧。

与年龄有关的数字禁忌

年龄表示生命的长短,因此计算年龄的数字也就与生命有了瓜葛。有些数字因各种原因被历史赋予了凶祸的含义,我国民间在叙说年龄时即避免使用它们,以防危及生命。

人们忌言“三十六、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人们以为“三十六、七十三、八十四”这些岁数是人的一大关口,究其原因,乃是出于对圣人和英雄人物的追念和崇拜。“三十六”是三国时期破曹操百万大军于赤壁的东吴大将周瑜的享年;“七十三”是被世代奉为“圣人”的孔子的享年;“八十四”乃是儒家另一大圣孟子的享年。因此人们认为这几个数字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用提了,所以人们都很忌讳这几个年龄,俗语中有“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眼窝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等等一些说法。

中原一带最普遍的岁数忌讳是四十五岁。据说这是与大清官包拯有关。《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岁,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而《汴梁琐记》则有解释:“汴地民间流传,老包(拯)奉命往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忘八(江湖中下九流妓女的鳖脚),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其时正值包拯四十五这一年岁,必属厄运,因而忌言四十五岁,多改称四十四或四十六岁,以避之。”

忌“六十六”。民间以为六十六岁是老年人的一个“坎儿”,俗谚云:“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东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要由后辈给他包六十六个饺子(一般都尽量做得小些),如果能一次吃完,就预示这个“坎儿”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去。河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闺女要送一块肉来,大概是为了还上阎王的债,客观上却是解了老人的馋,还了女儿的愿。

关于岁数的禁忌,各地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浙江湖州,凡年老寿终,恰遇八十一岁,不能说出这一数字,俗曰九九八十一,财数算尽,后代有穷败之意。台湾忌讳岁数逢九,以为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九十九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物极必反,故是代表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数字。清人董含在《菁乡赘笔》里就说:“古人逢九,云是年必有灾殃。”所以民间忌讳岁数逢九。

忌讳的数字是因为人们认为它们对人有危险,不是孤独、离散、破财,就是临终死亡,都是大不吉利的。它们的影响力至今仍十分强大,当今各大商场衣物上的标价,非“六”即“八”,反映了人们发财和长寿的良好愿望,也是人对自身本能保护的表现。但是,这类禁忌同样没有科学道理,完全是人们“心造的幻影”。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请勿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请删除>> 纠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苏州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约你听苏剧 学苏绣 识苏州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随着苏州的发展,那么如今还保留了哪些传统的历史文化呢?苏州有哪些饮食文化?苏州有哪些传统历史文化?下面本文为大家盘点了苏州的嫁娶文化、苏州的传统节日习俗、苏州的饮食文化以及苏州的传统曲艺(苏剧、苏州评弹)文化、苏州特色(苏绣、双面绣)文化等。和你一起去了解苏州的特色风俗。
苏州文化 苏州市 ★★★★
1.4w+ 132
少数民族十大风俗 各民族的传统风俗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少数民族十大风俗榜单,maigoo小编主要盘点了各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主要依据其社会知名度、风俗特色、历史沿革或发展现状等相关信息,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进行推荐。榜单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
风俗 民族民俗文化 ★★★
2.4w+ 25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国内节日习俗盘点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传统节日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文MAIGOO小编为大家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包括春节习俗、中秋节习俗、清明节习俗、七夕节习俗、端午节习俗、重阳节习俗等,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
节日活动 传统文化 ★★★★
7w+ 240
青海有哪些风俗禁忌 青海生活禁忌大全
青海省世居少数民族主要为藏、回族、土、撒拉、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 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是无数旅游者心中的向往,它美丽而神奇,同样它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和禁忌,那么青海有哪些生活习俗以及禁忌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整理了青海的生活禁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风俗 青海省
1w+ 104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