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是一种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传统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2006年5月20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申报的“京西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历除夕、灯节时人们都击太平鼓并演唱、舞蹈,成为一种叫做"太平鼓"的歌舞形式,以求"太平"之意。
  • 遗产项目编号: Ⅲ-1
  • 申报地区: 北京市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京西太平鼓(北京市),编号:Ⅲ-1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

(3)保护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馆

2、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编号:Ⅲ-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

(3)保护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京西太平鼓(怪村太平鼓),编号:Ⅲ-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丰台区

(3)保护单位: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怪村村民委员会

历史渊源

太平鼓唐代已有,满族 打击乐器,外形与团扇相似,多配合舞蹈动作敲击。太平鼓又称"单鼓",称为"猎鼓"。用于祭祀、祈福的歌舞表演,以后用于民间欢庆新春佳节娱乐活动。旧历除夕、灯节时人们都击太平鼓并演唱、舞蹈,成为一种叫做"太平鼓"的歌舞形式,以求"太平"之意。

相传太平鼓在唐代武则天时已有雏形,《燕京今古琐闻录》一书中记载了类似的传说;人们也从唐代墓穴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种鼓,样式类似今天的太平鼓。据考证,晋时,此种鼓就已形成了一种舞蹈,被称为"革卑舞"。太平鼓流传于北京,最早的记载是明代,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载:"童子挝鼓,傍夕向晓,曰太平鼓"。这种日夜玩鼓的情形正是明代经济繁荣之时。清代兴盛于京城内外的太平鼓日趋成熟,乾隆盛世时,汪启淑的《水曹清暇录》、钱载咏的《太平鼓》都描述了太平鼓在内外城的演出盛况。

太平鼓盛行于京西,还有一段传说。门头沟大峪村有一处坟地,其主人是清代京城的一位"九门提督",大峪村里有人在他城里的府上干活,学会了技高优美的太平鼓,于是京城打鼓的技艺也融入了门头沟。琉璃渠村老艺人彭松年说,其外祖父樊宝善已是太平鼓第四代艺人,太平鼓在门头沟最少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传统的太平鼓舞蹈规模不大。民国年间,玩鼓的多数是妇女,她们很少走街串巷,只在自家的庭院和街巷里结伴玩耍,日伪时期,人民处在铁蹄之下,太平鼓更是销声匿迹。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为庆祝解放,太平鼓艺人走出庭院,走出街巷,来到公路上,加入了游行的队伍,太平鼓从此才变得壮观起来,据说当时的门头沟从圈门一直到东店,太平鼓的队伍排满了十三里长街。

1953年,西店村老艺人樊宝善举办了两期太平鼓学习班,编排了舞蹈《和平鼓》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了演出,从此太平鼓被搬上了舞台。1983年,太平鼓被收录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中国民间歌曲集·北京卷》中。1984年,门头沟区组织了300余人的太平鼓队伍,参加了国庆35周年的天安门游行表演。1990年太平鼓以800人的阵容,亮相于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引起更大的关注。2006年春节,太平鼓又参加了"北京风情舞动悉尼"表演,"太平"两个中文倾倒了澳大利亚民众。

艺术特色

表演形式

太平鼓是以鼓为道具的舞蹈,击打太平鼓是主要的伴奏手段。太平鼓是一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鼓面是用羊皮或牛皮纸做的,鼓边上配几个红色绒球,鼓柄下端拴几个闪亮的小铁环。耍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咚咚"的鼓声和"哗哗"的金属声清脆悦耳。"铁环震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见说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

表演者成双成对,一面击鼓抖环,一面腾挪跳跃。小伙子跳起来,舒展挺拔,鼓点打得上下翻飞,真是"人随鼓,鼓缠人"。姑娘家的舞姿柔韧,轻巧,可以形容她们扭起身驱似柳弯,扇鼓舞动肩带颤"。很有点俏劲。门头沟区的太平鼓有舞蹈,有歌唱,一般是打一遍鼓,唱一遍词,民间艺人称之为"唱绳"。他们唱花、唱草、唱古代圣贤、也有唱衣食住行,岁时风俗的。太平鼓的鼓点比较丰富、有《大扇鼓》、《小扇鼓》、《追鼓》、《圆鼓》等。

太平鼓集竞技性、趣味性和即兴表演于一体,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象征,是典型的北京地区传统民间舞,京西太平鼓独特在它边打边舞、鼓舞结合的特点。跳时,人们结合舞步,使劲扭动腰部,一边以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的鼓法不断击鼓。每村都有不一样的打法,套路全是村民自己编排。

京西太平鼓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离不开鼓点,鼓点又随舞而变化,鼓和舞有机配合。击鼓技法有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形成清脆多彩的音响,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的相互交融、纵横离合。鼓手的动律是人舞鼓、鼓缠人,人鼓合一。老艺人们认为,太平鼓耍的好坏,要看鼓的动态、身体的姿势。由于过去妇女缠足,于是形成了女性太平鼓基本动律为"扭劲"和"颤劲";男子的动律特点则是"扇劲"和"艮劲"。

演奏特点

太平鼓由于深受百姓们的喜爱,至今保留了多种套路、打法和风格各异的流派。流传下来的动作套路有十二套之多。太平鼓有两种表演形式,既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其中妇女的基本动律是“扭劲”、“颤劲”(一种说法认为与封建时代妇女缠足习俗有关);男性舞者的动律特点是“搧劲”和“艮劲”。

太平鼓音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鼓点”和“唱曲”。太平鼓的“鼓点”既是套路名称,又是音乐曲牌,以四分之二拍为多。鼓点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的,艺人们称“单鼓点”;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的,被称为“双鼓点”。当地艺人把“唱曲”又称“唱绳歌儿”或“唱绳调儿”。唱词一般以人物、典故、时令花草及大实话为主,曲子是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演唱时,先唱序,后唱主段。

习俗

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

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如:因过去妇女缠足形成的韵律特征“扭劲”、“颤劲”,男性舞者特有的“劲”、“艮劲”,以及你追我赶、男追女逐的情趣。在耍鼓、步伐、队形变化方面均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传承现状

多年来,门头沟区一直重视京西太平鼓的传承与弘扬,组织老艺人开班传艺,培养传承人才。 "太平鼓"作为门头沟区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曾经近自门城镇、远至妙峰山以及百花山下的黄塔、军响等地广为流传。虽然经历了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但由于深受民众喜爱,太平鼓依然留存在门头沟地区。在门城镇、妙峰山、琉璃渠、大峪、城子、圈门里、三家店、军庄、东辛房等地,还能寻访到太平鼓的踪影。

1984年,京西太平鼓被收入《中国十大集成--舞蹈卷》北京分卷;1990年9月,京西太平鼓表演团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团体表演。

传承意义

从鼓在制作工艺到在舞蹈中发挥的竞技性、趣味性和即兴表演的多成分作用,太平鼓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作为典型的北京地区传统民间舞,对太平鼓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北京地区民间舞蹈的弘扬。发掘、抢救和保护太平鼓,对丰富和完善北京民间文化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82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那么,中国著名传统舞蹈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秧歌、龙舞、狮舞、麒麟舞、灯舞、朝鲜族农乐舞、花鼓灯、傩舞、鼓舞、芦笙舞,其中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 、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中国十大狮舞非遗项目 中国哪里的狮舞最有名 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最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舞狮有南北之分,分为南狮和北狮,那么,中国舞狮子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狮舞,包括广东醒狮、徐水舞狮、小相狮舞、天塔狮舞、青狮、沧县狮舞、藤县狮舞、松岗七星狮舞、布依族高台狮灯舞、黄沙狮子,其中,广东醒狮是南派狮舞代表,而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美誉,一起来看看狮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鼓舞非遗项目 鼓舞哪里最有名 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鼓舞形制多样,分布广泛,舞蹈姿态各异,较为典型的有腰鼓舞、蹩鼓舞、花鼓舞、木鼓舞、长鼓舞、扁鼓舞、铜鼓舞等,那么,中国哪个地方鼓舞最有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鼓舞非遗项目,包括安塞腰鼓、凤台花鼓灯、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翼城花鼓、洛川蹩鼓、朝鲜族长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傣族象脚鼓舞等,其中,兰州太平鼓和开封盘鼓被称为“中华三大鼓舞”,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舞龙哪里最出名 龙舞非遗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多地分布,形式品种多样。那么,中国哪里的龙舞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龙舞非遗项目,包括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奉化布龙、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泸州雨坛彩龙、易县摆字龙灯、开化香火草龙、兰溪断头龙,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龙舞非遗项目名录吧。
中国十大傩舞非遗项目 中国傩舞哪里最出名 傩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作为中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那么,中国哪里的傩舞最著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傩舞非遗项目,包括南丰傩舞、婺源傩舞、永靖傩舞、乐安傩舞、爱社傩舞、萍乡耍傩神、邵武傩舞、湛江傩舞、浦南古傩、祁门傩舞,一起来看看傩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锅庄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锅庄舞哪里最有名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广泛分布着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藏族聚居区。那么,锅庄舞哪个地方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锅庄舞非遗项目,包括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称多白龙卓舞、金川马奈锅庄舞、甘孜锅庄、囊谦卓干玛、甘南锅庄舞、木雅锅庄、德格卓且,一起来看看中国藏族锅庄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灯舞非遗项目 中国民间灯舞哪里最有名 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舞,即有灯、有舞,中国传统民间舞,常见的有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等,那么,民间灯舞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花鼓灯、青田鱼灯舞、余杭滚灯、黄龙溪火龙灯舞、莆田九鲤灯舞、郧阳凤凰灯舞、东至花灯舞、青田百鸟灯舞、苏家作龙凤灯舞、龙岩采茶灯,其中,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舞蹈,一起来看看中国民间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秧歌非遗项目 国内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名单
我国有名的非遗秧歌有哪些?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就有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等。下面本文整理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非遗项目名单,一起了解下吧!
北京门头沟十大景点 门头沟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门头沟旅游好去处
门头沟区,是北京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抗战革命历史的老区,这里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古老民风为一体,景胜繁多。在永定河的抚育和灵秀的山水下,造就了门头沟一处处美丽的风景。本期,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北京门头沟区十大著名景点,包括潭柘寺、妙峰山风景名胜区、八奇洞景区、戒台寺、百花山自然风景区、谷山村风景区、灵山风景区等,一起来了解下吧!